四川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話 (Szechwanese) | ||
---|---|---|
通行区: | 四川、重慶、貴州等地 | |
总使用人数: | ||
语系: | 漢藏語系 漢語 官話 西南官話 四川話 (Szechwanese)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 |
ISO 639-2: | chi (B) | zho (T) |
ISO/DIS 639-3: | — | |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
注意:本条目中的四川是指一个历史及文化意义上的地区,大致包含现四川省及重庆市所辖范围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是流行于四川及重庆境内的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注1。四川话目前有约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四川话的通用语,同时也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
目录 |
[编辑] 历史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 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编辑] 特点
四川方言 |
西南官话成渝片: |
成都话 |
重庆话 |
宜昌话 |
西南官话灌赤片: |
岷江小片:乐山话 |
雅棉小片:雅安话 |
仁富小片:自贡话 |
丽川小片:丽江话 |
其它汉语方言 |
客家话川湘片 闽语 ·赣语 东北话 ·湘语 |
參看 |
汉语方言 |
編輯這個方框 |
[编辑] 音韵
- 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注2(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 (但不在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n"都混淆为"l"。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黄牛",四川话中音同"黄流"。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的前鼻音发音不清,如"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混淆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
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
四川东北部的巴中、仪陇;四川南部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隆昌、筠连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会理、盐源、德昌、冕宁、盐边、米易等地的人能够区别平舌与翘舌。
同时成都市所辖彭州市、郫县、都江堰市和新都区西部使用一种独特的"卷舌音",在读"十"、"室"、"吃"、"侄"等古代入声字时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有点类似于儿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编辑] 词汇
[编辑] 语法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编辑] 注释
- 注2:这里采用汉语拼音给四川话注音,根据实际情况声母添加了[v]、[ng],而几乎不使用[zh]、[ch]、[sh]、[n]。同时四川话中没有韵母[e],只有[ê],故使用[e]代替[ê]。四川话阴平调值为55,表现形式同汉语拼音,如“鸡”[jī];阳平调值为21,借用汉语拼音中轻声调号表示,如“巢”[cao];上声调值为53,借用汉语拼音中去声调号表示,如“走”[zòu];去声调值为213,借用汉语拼音中上声调号表示,如“雾”[v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