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talk:专题/传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少要有兩本書籍出版," ?? 有人一生就写过一本书但是影响很大。Luomingxue 01:32 2005年10月21日 (UTC)
表格中是否可以加上职业一项?--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16:26 2004年8月23日 (UTC)
- 表格是否可以wikify?--zy26 16:28 2004年8月23日 (UTC)
- 都可以吧。其實職業、成就、作品都可以加的,不過東西越多,也就會有越多的人物會有內容是空白的。Richy 16:29 2004年8月23日 (UTC)
== 关于条目中的生卒年月日,我写了一个模版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模版名字是:Template:Birthdeathdate,使用时在条目中jiaru{{Birthdeathdate|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作用是一方面生成了统一的日期格式,另一方面自动加入到出生和逝世的类别中。原代码是: ([[{{{1}}}]][[{{{2}}}]]—[[{{{3}}}]][[{{{4}}}]])[[Category:{{{1}}}出生]][[Category:{{{2}}}逝世]] 其中参数1,2,3,4分别是出生年,出生月日,逝世年,逝世月日。 关于出生时间没有,或尚健在的情况,或出生日期不祥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考虑。
例子是:
'''孫中山'''{{Birthdeathdate|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乃自取「文以載道」之義),譜名'''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幼名'''帝象''',後化名為'''中山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建國元勳,死後並在[[1940年]]被[[國民政府]]奉爲[[國父]]。
可以参见孙中山条目看一看效果,有什么问题和建议也希望在这里讨论。我感觉节省了很多工作。
- 可以放到Wikipedia:WikiProject传记中--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44 2005年2月25日 (UTC)
- 能适用于表格中的吗??枫难寻 14:40 2005年2月25日 (UTC)
可不可以把模板名稱再簡化呢?比如說{{BDD}}之類的,畢竟如果是常用的模板還是越簡單越方便大家使用。--可夫 (talky? click me!) 16:41 2005年2月25日 (UTC)
- 已经移动到Template:BDD。--Formulax 10:49 2005年2月26日 (UTC)
參數5是顯示在類別的名稱,這亦對有關香港人及日本人名字的顯示方式有所幫助。--Shinjiman 03:54 2005年3月1日 (UTC)
[编辑] 建议外国人物照片上面的名字用中文注明,而不用原文
只在中文名后面加一个外文的名字,并且要注明文字种类。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英文:Albert Einstein,下面简称:爱因斯坦...),之后所有爱因斯坦的名字都用中文,这是假设读者并不理解外文,这样最容易懂。要注明简称是因为后面如果用全名太麻烦,用简称又同条目不统一,因此需要注明。无名无形 10:20:09 2005年9月22日 (UTC)
- 修改的工作量量有多大?--zy26 was here. 10:29 2005年9月22日 (UTC)
- 工作量大小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规则怎么制定,总不能用既成事实原则吧?无名无形 11:36:23 2005年9月22日 (UTC)
英文版中,中國人的條目是列出中文(包括繁體和簡體),拼音,威馬blah blah blah,中文版的如果也列出 原文,大陸譯法,台灣譯法和香港澳門譯法也挺好吧?-- wooddoo
- 可以,我认为英文的外语人物条目就做得不错。这不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而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编写维基百科还怕麻烦吗?无名无形 11:36:23 2005年9月22日 (UTC)
為什麼要用中文而不是用原文?我認為最多是中文原文並用,不可刪原文。另請注意:什麼叫外國人?中文維基不是中國維基。--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0:38 2005年9月22日 (UTC)
- 并不是所有维基的读者都精通所有外文,而且情况恰恰相反,没有人精通所有语言,所以在中文百科全书里看到外文注释的照片不是很奇怪吗?你后面的意见说得对,将“外国人”改为“名字非中文的人物”好了。无名无形 11:36:23 2005年9月22日 (UTC)
- 我覺得當初會這樣制定的原因,是為了尊重原名吧!畢竟翻譯的名字總是有所偏差(不是錯誤)。就像每個國家的表格一樣,是讓讀者知道這個國家的原文名為何啊!畢竟在條目內文裡面已經有譯名了,讀者也不會因為這個表格裡面沒用中文標示他的名字就不知道他是誰啊!--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1:44 2005年9月22日 (UTC)
-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人物不同于国家,他没有什么官方语言,是不是按照他是哪国人就写该国的官方语言呢?比如李光耀,他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是不是意味着李光耀的名字分别要写成四种语言呢?另外美籍华人比如杨振宁,他的照片上是不是只能用英文呢?另外还有比如列宁,列宁只是一个别名,但是是最广泛使用的名字,应该怎么写呢?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在条目里说明,而不应该在照片上尊重本人的语言,毕竟中文的注释也只是一个注释而已,人物照片又不是什么正式的证件照,不用把人物条目做成类似护照。无名无形 12:53:19 2005年9月22日 (UTC)
- 我覺得你要分清楚使用模板跟普通照片加說明(thumb)。使用模板是專題中的用法,也就是一個規範用法,所謂的原文名是指他本來取的名字,他如果國籍有換,取了別種語言的名字,那就再加上別種語言的名字,不必也不應該只准保留中文,特別是在本人沒有中文名字的時候。至於普通照片加說明(image+thumb),那只是一個非規範的寫法,並沒有任何規定它應該是寫本名、全名、別稱或暱稱。--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0:42 2005年9月23日 (UTC)
-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人物不同于国家,他没有什么官方语言,是不是按照他是哪国人就写该国的官方语言呢?比如李光耀,他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是不是意味着李光耀的名字分别要写成四种语言呢?另外美籍华人比如杨振宁,他的照片上是不是只能用英文呢?另外还有比如列宁,列宁只是一个别名,但是是最广泛使用的名字,应该怎么写呢?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在条目里说明,而不应该在照片上尊重本人的语言,毕竟中文的注释也只是一个注释而已,人物照片又不是什么正式的证件照,不用把人物条目做成类似护照。无名无形 12:53:19 2005年9月22日 (UTC)
- 原名、中文名并行,那现在的国家专题也要修改才能一致。--zy26 was here. 12:16 2005年9月22日 (UTC)
- 我覺得當初會這樣制定的原因,是為了尊重原名吧!畢竟翻譯的名字總是有所偏差(不是錯誤)。就像每個國家的表格一樣,是讓讀者知道這個國家的原文名為何啊!畢竟在條目內文裡面已經有譯名了,讀者也不會因為這個表格裡面沒用中文標示他的名字就不知道他是誰啊!--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1:44 2005年9月22日 (UTC)
-
-
-
- 原則上每一個條目在內文首段中,大都會將條目主題的各種稱呼方式,包括中文譯名(簡繁差異、各種不同譯法)、非中文譯名(包括與主題相關的各種主要語言,例如國家的話通常是包含該國幾種官方語言,人物的話則是該人物的母語)全都羅列說明,如此已經能達到讓人理解的作用了。但在維基專題中,我支持在模版上只使用原文作為標示,理由有二:第一是尊重主題人物,第二則是可以避免繁簡轉換問題。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注意過,目前的系統軟體並不支援在模版中使用繁簡轉換標籤,因此如果要用中文譯名勢必得各地區譯法一次全列,弄得原本是以「精簡易懂」為訴求的表格也變得非常冗長累贅。有人提到以人物主題來說,並不存在有「官方語言」這般的特性,因此我建議這部分的考量以該人物的母語或生平最常用語言作為參考,畢竟一個人可能可以學會數十種語言,但他/她的母語或常用語言卻很少會超過兩、三種的。--泅水大象 訐譙☎ 03:34 2005年9月23日 (UTC)
-
-
- 回答shizhao和SElephant:首先,地名和人名不同。我不建议地名也中文化,这是出于尊重。但人名并不同于地名,很多都是其他人约定俗称的,并不太涉及尊重问题,这只是一个代号,人们叫习惯了,就这么叫了。比如阿炳,他自己可能不是这么称呼自己的(很可能也不喜欢),但他用这个代号最为人所知,仅此而已。我认为在人名问题上,应该使用“最广泛为人所知”原则(如果有这个原则的话,hoho),而不是用“尊重”原则。而中文维基当然是为使用中文的人最常用的名字作为人名注释了。回答SElephant:你的第二个理由不充分。模板简繁转换是简繁转换的问题,而不是模板的问题。如果实在不能解决,也应该制订规则,然后补充一个由于技术限制而退而求其次的暂行条例。回答Theodoranian:理想状况下,所有人物条目都按照专题撰写,并有一个模板。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模板和thumb作用差别不大,所以也没有必要限制语言,如果限制,也应该首先参考thumb的用法。现在的问题与你说的正好相反,是只准保留外文,而不是只准保留中文。总而言之,第一,人名和地名不同,尊重原则在地名适用,而人名不适用;第二,在人名问题上更应该尊重读者,因为首先维基不是护照,一定要用原名,其次,人名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代号,中文读者最熟悉他/她哪个代号,就用哪个代号;第三,任何技术问题或者复杂度与规则制订无关。仅仅是我的观点,目的也是让维基更好。如果大家都喜欢用原文,我就只好保留自己的意见,没有什么问题。谢谢。无名无形 05:34:29 2005年9月23日 (UTC)
- 我覺得對人名不採取「尊重」這個說法,卻對地名採取尊重,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情。--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6:42 2005年9月23日 (UTC)
== Infobox Biography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這個模版不知為何,底下的自總是會歪一邊,實在有夠難看。不知可否請哪位大大幫個忙,調整一下呢?阿儒 15:15 2005年12月29日 (UTC)
孫中山 | |
---|---|
出生 | 1866年11月12日 廣東省香山縣 |
逝世 | 1925年3月12日 河北省北京市 |
- 请参考Template:Olympic Games。--Isnow 15:30 2005年12月29日 (UTC)
- 那種模板我做過,但同樣的指令對這模板沒用阿儒 17:03 2005年12月29日 (UTC)
- 這樣會不會太長了?全部的字都擠在一起,看起來實在很不舒服--阿儒 15:31 2005年12月30日 (UTC)
這是另一個例子,這樣的排版會造成以下的情形:
娜麗·布萊 | |
---|---|
出生 | 1864年5月5日 宾夕法尼亚州 科克伦的米尔斯 (Cochran's Mills) |
逝世 | 1922年1月27日 纽约州纽约市 |
阿儒 15:36 2005年12月30日 (UTC)
這樣呢??還可以吧。模版的確是一個用來標準的好工具。:-)--石 15:48 2005年12月30日 (UTC)
== 对于虚拟人物(包括文学人物,影视作品人物和漫画人物)的收录准则。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目前,我们有一个大致清晰的收录准则用于真实人物,但是对于虚拟人物(包括文学人物,影视作品人物和漫画人物),我们还没有,因此投票只能case by case地进行,希望能够讨论建立起一个收录准则,避免那些免洗人物(借用港台的说法)进入维基百科。--用心阁(对话页) 03:05 2006年1月11日 (UTC)
- 應該是指要遏止免洗人物成為維基百科的單獨條目吧 :) 。嗯,我覺得可以將免洗人物們全部塞進所屬的作品條目裡面,不過有個副作用是可能會像日語維基百科那樣動輒造就上百K的條目,比方說:ja:NARUTO -ナルト-。 --采豫 12:33 2006年1月12日 (UTC)
- 建议只选择重要的虚拟人物(例如主角)收录。其它于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可以建一个人物介绍页面统一介绍。--Douglasfrankfort 00:19 2006年1月13日 (UTC)
- 贊成小峰的說法,這類商業性質的產物應該要有一個可以測量的標準來決定去留與否,例如可以達到3000byte(可登上「你知道嗎?」的標準),如果無法達到,應該與主條目合併。另外,大家要不要討論一下尚存人世人物的書寫規範?日前就因為美國就是因為對於尚存人世人物的寫作不當,而被大炒新聞,中文維基百科現在有很多還活著的人物,大多是履歷式的,百科性和參考性的價值偏低,大家對於這類人物的寫法有什麼想法呢?目前中文維基上關於人物傳記類的規範,只有傳記專題中的注意事項,這則方針也尚無中文翻譯--KJ(悄悄話) 04:28 2006年1月13日 (UTC)
-
-
- 我覺得角色條目最重要的是所寫的內容多少和品質,有時候一個次要角色(不致於到「免洗」程度的),也可以寫出很好的說明和分析。我想是否要獨立成條目更重要的考量應該是便利讀者閱讀而不僅是評斷其重要性(畢竟已收錄作品的角色條目比較不會有涉嫌廣告的問題),因為如果角色介紹內容很多,全塞在一個條目裡會造成一個條目過量,而形成閱讀上的困難,所以才需要獨立成條目,讓主條目僅留角色的簡介,而讀者若覺得不滿足而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該角色的詳細介紹分析,再點該條目連結。但反之,如果角色不夠重要,又只是草草寫個兩三行,那的確是把它合併到作品的人物介紹中為宜,但希望能保留重定向頁定向到該作品,以方便讀者查詢(以及防止該條目一直重複被建立)。等到有一天作品條目中的該角色內容越來越多會影響條目的閱讀時,再考慮重新設立該頁面。
-
- 比较支持Ffaarr的意见。确实,虚拟人物也可能写成很大的条目。如果条目到了一定字数,也不一定需要删除。我写的这个阿斯兰·萨拉可做参考。--Douglasfrankfort 14:16 2006年1月13日 (UTC)
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或具有很多情节的角色当然可以成为条目,在这里提出问题就是确立什么虚拟人物可以成为条目,不知名的作品的免洗人物肯定是不能成为条目的。--211.94.168.18 10:54 2006年1月16日 (UTC)
-
- 我個人覺得頗難有一個一定的準則, 畢竟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 我認為只要有人肯寫條目, 而條目中的文章有來源可證, 條目長度足夠, 那麼任何角色也可以有自己的條目. 畢竟真正的免洗人物等跑龍套角色應該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料來支援條目長度, 如果有人濫開條目, 最後必定是被刪除. 如果有一個必要的準則, 那麼很簡單, 所有虛擬作品的人物都必需在一個統一頁中列出, 如果該作品的統一人物頁長度超過15或20kB的話, 那麼就由重要角色(如主角)開始移出去建立該角色的獨立條目, 直至該統一人物頁大小比那個指定數字為小. 那樣的話, 大部份免洗人物一定不可能有自己的條目, 而根據重要性來排列創建條目也是一個好辦法. 神話的搜尋者 15:57 2006年1月16日 (UTC)
[编辑] 人物传记条目的格式问题:关于生卒日期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最近,我和阿儒在人物传记条目的生卒日期写法上有争论(参见 琳娜·梅迪納条目编辑历史)。我认为,在条目开头人物姓名后的括号内,应该统一注明人物生卒日期,即使生卒日期写在了本条目人物表格内,也有必要在正文中的开头写明生卒日期,这是当前维基的格式要求。但阿儒认为,用表格来填写人物生卒日期更好,而且如果有了表格,就反对在条目中再写生卒日期。我不想发生编辑战,但我认为人物传记格式需要统一,究竟采用正文括号的格式,还是采用表格的格式,还是说两者可以并用,我期待维基人达成共识,希望各位能说明你们的看法。--鸟甲 19:26:14 2006年5月23日 (UTC)
- 我支持两者可以并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28 2006年5月23日 (UTC)
- 我也支持两者可以并用,而且认为正文篇首必须包含生卒日期(除非日期不明),表格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鸟甲 19:31:59 2006年5月23日 (UTC)
- 支持兩者可以並用。--Jasonzhuocn...._交流 19:37 2006年5月23日 (UTC)
- 我认为正文中必须有,因为表格本身是可有可无的。如有表格,当然也写上为好。—自由主義者 ☎ 2006年05月23日23:36 (UTC+8 07:36)
- 无论表格中有没有,正文中最好在开头都有该人物的生卒日期。--用心阁(对话页) 01:51 2006年5月24日 (UTC)
- 表格是快速參考用的選擇性輔助工具,但是本文開頭的格式我支持應該還是要統一加入人物的生卒,兩者並存並不會有任何缺點吧。--泅水大象 訐譙☎ 02:49 2006年5月24日 (UTC)
- 我認爲兩者並用很好。--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涼爽) 03:33 2006年5月24日 (UTC)
- 表格是辅助性的,它的使用不应该影响到正文,也就是无论表格有无,我都建议在正文注明生卒年。--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18 2006年5月24日 (UTC)
- 嗯,資訊的適當重複是合理且有用的。--百楽兎 05:29 2006年5月24日 (UTC)
- 我认为在开头必须写明生卒日期。实际上,维基的这项格式要求是与其他百科全书一致的。表格只是辅助的工具。--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3:55 2006年5月24日 (UTC)
- 正文開頭應該必有,表格屬次(兩者都有當然最好)。除了各位提到的百科體例,以及表格圖像做為闡釋輔助,我也想順便提及一個稍次要的理由,我們作為真正自由的百科全書,還應儘可能照顧全部讀者的需要,包括低速網路地區的純文字瀏覽者以及使用盲文顯示器或螢幕閱讀器的盲者等。--roc (talk) 01:04 2006年5月25日 (UTC)
- 我認為,表格不一定有,所以在應該統一在內文加上。除非可以肯定全部人物傳記都有表格。--Onsf 21:05 2006年5月27日 (UTC)
[编辑] 虚拟人物方针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目前,创建了大量的虚拟人物、包括了小说、动漫、电影等等。我们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收录方针?目前许多在小说或动漫中出场很少的人也建立了条目,是否合适?与现实中的人物传记相比,现实人物还有一个知名度和重要性的考量,但是目前似乎对于虚拟人物完全没有。难道任何一个虚拟人物都要比现实中的一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要来的重要吗?请大家讨论--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32 2006年9月8日 (UTC)
- 以英文版《哈利·波特》人物为例
- 建议虚拟人物采用“拆分规则”:
- 虚拟人物首先应写在相应的小说、动漫、电影作品中
- 当虚拟人物的介绍篇幅超过作品条目的50%时,拆分出诸如“某某作品人物”的条目
- 当“某某作品人物”中某个人物(比如主人公)的篇幅超过30%时,再单独建立条目
- --Isnow 14:08 2006年9月8日 (UTC)
- 如果單純說50% 30%這樣比例方式似乎不合理(內容越多越長的作品條目人物反不能獨立,越短的作品條目人物卻很容易獨立),我認為應該看的是實際長度,像超過幾字應獨立條目,(提議最少得有像詹姆·波特這樣的長度,如佛地魔那樣則不應成條,應改為連結)。與其說知名度和重要性的考量,我認為比較應該重視的是條目的質量,像即使知名人物卻只有2行的介紹就不應獨立,不太知名的人物但有幾百字充實的介紹的話可以成一條目沒問題。--Onsf 19:00 2006年9月10日 (UTC)
-
-
- 我個人認為,拿虛擬人物跟現實人物來比公平是不太恰當的,本來給記錄在維基百科就不一定是件光榮的事。其實就現實人物的情況,按Wikipedia:沒有價值的頁面及Wikipedia:專題/傳記供衡量保留與否已可,並沒必要把虛擬人物的尺度設得更緊,來顯得是否公平。當然,我是支持就虛擬人物達成一個共識,我認為應該以人物的身份及背景能夠完整交代、內文的長度多於400個字節(小小作品的界線是200個字節或以下)來作衡量。--Mak 17:42 2006年9月15日 (UTC)
-
不過,記得聽某位維基人提過(是虎兒嗎?)。他有一次在書上看到一個人名,不解,竟然在維基百科上查到其典故,是某本書裡的某小角色。於是極驚喜。
不知名的虛擬人物的影響力小嗎?對文學的創作者和閱讀者來說,其實未必。有些創作者喜歡用冷僻到不行的典故,讀者如果沒有辦法查到典故來源,往往不能夠瞭解其含意。別的書籍和網站,因為不收錄太細微的資料,查不到。這時,維基百科就提供了理解的途徑。
這樣說吧,像我這個現實的小人物,決計不會被當作「典故」寫到文章裡。但是,任何一本書裡的再怎麼不重要的角色(不重要到只有出現過一幕做了一個動作或者說了兩個字),都有可能被當作「典故」寫進文章裡。--mingwangx (talk) 00:45 2006年9月14日 (UTC)
我觉得wikipedia是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已有的报道来写条目,而不是还没有研究,就写好放在这里等人用吧?虚拟人物也有类似之处。我觉得至少某个虚拟人物能否写进wikipedia,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如果一个虚拟人物除了在出处作品(例如孙悟空之于西游记)以及相关周边作品(例如西游记的影视、动漫)中被提到以外,至少还被其他相关学术文献、新闻媒体所报道和研究,才可以写进wikipedia。
在这种条件下,mingwangx的疑虑似乎可以解决:如果某个作品使用了某个虚拟人物的典故,那么它就有了进入wikipedia的条件,可以写进wikipedia。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43 2006年9月2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