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
[编辑] 例子
蝴蝶效应是指因無相干的小事,在不被留意之下,轉化成大件事,在公共行政上也常有發生,例如1966年中環天星碼頭加價5仙事件,蘇守忠示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编辑] 电影中的蝴蝶效应
- 《蝴蝶效應》:2004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由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艾米·斯马特(Amy Smart)及凯文·施密特(Kevin Schmidt)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