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用炸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用炸彈泛指由航空或者是太空飛行器攜帶使用的炸彈。目前尚未有實用化的太空載具投擲的空用炸彈系統服役,因此絕大多數的場合是指航空飛行載具使用者。
航空炸彈最早可以追朔到以在熱氣球上攜帶的爆裂物,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利用飛機,飛船或者是熱氣球施放炸彈,攻擊地面目標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進入發展的高峰前期,炸彈不僅僅在重量上超過人力可以投擲的大小,在外型,炸藥種類,針對的目標類型上都可以見到現代空用炸彈的基本雛形。
雖然空用炸彈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攻擊地面或者是海面的目標,二次大戰時期曾經短暫出現過攻擊空中飛機編隊的特殊空用炸彈,這種猶如曇花一現,不僅種類少,使用機會不多,現代也幾乎找不到這類的系統服役中。
絕大多數的空用炸彈都沒有動力,不過有一種專門對付機場跑道的特殊炸彈,在尾端裝有小型火箭發動機,作用不在於延伸有效射程,而是增加撞擊時的動量,深入跑道下方,擴大破壞效果。
目录 |
[编辑] 發展歷史
[编辑] 系統分類
[编辑] 攜帶方式
[编辑] 目標種類
[编辑] 彈藥型態
[编辑] 導引方式
空用炸彈可以區分為傳統無導引與有導引控制這兩大類。傳統無導引控制的空用炸彈在投擲之後,將會依照物理定律,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飛行,直到與物體碰撞為止。影響無導引炸彈的因素很多,從炸彈的外型,大氣壓力,大氣溫度,投擲高度,氣流的流速與方向等等。
由於炸彈在飛行當中無法修正外界環境引起的誤差,嘗試將導引系統安裝在炸彈上的企圖不斷,二次大戰末期,利用無線電控制的導引炸彈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然而受限於技術和成本的考慮,使用的數量並不多。
直到1960年代,較為成熟的系統開始大量出現。由於導引炸彈在使用效率以及降低非必要損害方面的優點,未來將會取代傳統空用炸彈成為主流。
有導引的炸彈又可以區分為兩種型態:
一種是將導引系統設計成無導引炸彈的附加配件,只要安裝上去之後,任何適用的傳統炸彈都會搖身一變成為能夠修正誤差的導引武器。
另外一種型態則是在設計階段已經將導引系統與炸彈本體整合在一起,成為不同類型的導引炸彈。目前在發展上以前者為主流發展趨勢,其中又以美國最先推出大量服役。
現今可見的空用炸彈導引方式包括:
[编辑] 無線電
[编辑] 雷射
[编辑] 電視
[编辑] 紅外線影像
[编辑] 慣性與全球定位系統
-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是一種炸弹的配件,裝在由飛機投向地面與海面的傳統炸彈上,將本來是自由下落的傳統炸彈變成準確,惡劣天候的「智能」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