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浮世絵 |
假名 | うきよえ |
羅馬字 | Ukiyo-e |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纪,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語稱為錦絵),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目录 |
[编辑] 歷史
「浮世」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意思。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
浮世繪畫師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這是因為當時這些畫派非常顯赫,而被這些畫派所驅逐、排斥的畫師很多都轉向浮世繪發展所致。
[编辑] 初期
明曆大火(1657年3月2日)至寶曆年間(1751年~1763年)。此時期的浮世繪以手繪及墨色單色木版畫印刷(稱為墨摺絵)為主。
17世紀後半,後世尊為「浮世絵の祖」的菱川師宣繪製了許多人氣繪本及浮世草子,其中《見返り美人図(回眸美人圖之意)》為其代表作。
在井原西鶴所撰的《好色一代男》(1682年刊行)中,有一段關於浮世繪繪在有12根扇骨的摺扇上的描述,是目前(2005年)已知的数据中最早出現浮世繪一詞的文獻。
到了鳥居清信時代,使用墨色以外的顏色創作的作品開始出現,主要是以紅色為主。使用丹色(紅褐色)的稱丹絵,使用紅色的稱紅絵,也有在紅色以外又增加二、三種顏色的作品,稱為紅摺絵。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鳥居派與歌舞伎業緊密合作,為歌舞伎設計、繪製看板,直至今日,現代歌舞伎的看板仍保有當時流傳下來的風格。
[编辑] 中期
明和2年(1765年)至文化3年(1806年)。錦絵在此時期誕生。
因為畫曆(絵暦)在俳句詩人及愛好者間十分受歡迎,明和2年開始有了畫曆交換會的社交活動。為因應這種大量需求,鈴木春信等人以多色印刷法發明了東錦絵,浮世繪文化正式邁入鼎盛期。
由於多色印刷法需反覆上色,因此開發出印刷時如何標記「見当(記號之意)」的技巧和方法,並且開始採用能夠承受多次印刷的高质量紙張,例如以楮為原料的越前奉書紙、伊予柾紙、西野内紙等。另外在產能及成本的考量下,原畫師(版下絵師)、雕版師(彫師)、刷版師(刷師,或寫做摺師)的專業分工體制也在此時期確立。
此時期的人物繪畫風格也發生變化,由原本虛幻的人偶風格轉趨寫實。
安永年間(1772年—1780年),北尾重政寫實風格的美人画大受好評。勝川春章則將寫實風帶入稱為「役者絵」的歌舞伎肖像畫中。之後著名的喜多川歌麿更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画。
寬政2年(1790年),幕府施行了稱為「改印制度」的印刷品審查制度,開始管制印刷品的內容。寬政7年(1795年),因觸犯禁令而被沒收家產的出版家蔦屋重三郎為了東山再起,與畫師東洲斎写楽合作,出版了許多風格獨特、筆法誇張的役者絵。雖然一時間造成話題,但畢竟風格過於特異,並未得到廣泛回響。同時期最受歡迎的風格是歌川豊国所繪的《役者舞台之姿絵》的歌舞伎全身圖系列。而歌川的弟子們也一躍形成浮世繪的最大畫派—「歌川派」。
[编辑] 後期
喜多川歌麿死後,美人画的主流轉變為渓斎英泉的情色風格。而勝川春章的門生葛飾北斎則在旅行話題盛行的帶動下,繪製了著名的《冨嶽三十六景》。受到葛飾北斎啟發,歌川広重也創作了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富士三十六景》。此二人確立了浮世繪中稱為「名所絵」的風景畫風格。
在役者絵方面,歌川国貞師承歌川豊国,以更具力道的筆法繪製。另外,伴隨著草双紙(類似現代的漫畫書)所引發的傳奇小說熱潮,歌川国芳等人開始創作描繪武士姿態的「武者絵」。歌川国芳的水滸傳系列非常受歡迎,在當時的日本引爆了水滸傳風潮。
在嘉永6年(1853年)所刊行的《江戸寿那古細見記》中有一句「豊国にがほ(似顔絵)、国芳むしや(武者絵)、広重めいしよ(名所絵)」,簡單而直接地為此時期的風格做了總結。
[编辑] 終期
此時期因為受到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或譯:培里)率領艦隊強行打開鎖國政策(此事件日本稱為「黒船来航」)的衝擊,許多人開始對西洋文化產生興趣,因此發軔於當時開港通商之一的横浜的「横浜絵」開始流行起來。
另一方面,因為幕末至明治維新初期社會動盪的影響,也出現了稱為「無残絵(或寫做無惨絵)」的血腥怪誕風格。這種浮世繪中常有腥風血雨的場面,例如歌川国芳的門徒月岡芳年和落合芳幾所創作的《英名二十八衆句》。
河鍋暁斎等正統狩野派畫師也開始創作浮世繪。而後師承河鍋暁斎的小林清親更引入西畫式的無輪廓線筆法繪製風景畫,此畫風被稱為光線画。
歌川派的歌川芳藤則開始為兒童創作稱為玩具絵的浮世繪,頗受好評,因而被稱為「おもちゃ芳藤(おもちゃ為玩具之意)」。
但是由於西學東漸,照相技術傳入,浮世繪受到嚴苛的挑戰。雖然很多畫師以更精細的筆法繪製浮世繪,但大勢所趨,終究無法力抗歷史的潮流。
其中,月岡芳年以非常細膩的筆法和西洋畫風繪製了許多畫報(錦絵新聞)、歷史畫、風俗畫,有「最後の浮世絵師」之稱。月岡本人也鼓勵門徒多多學習各式畫風,因而產生了許多像鏑木清方等集插畫、傳統畫大成的畫師,浮世繪的技法和風格也得以以不同形式在各類藝術中繼續傳承下去。
[编辑] 題材與種類
- 美人画
- 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主要是描繪遊女(妓女)和茶屋的人氣看板娘(招牌女郎),後來也有街頭美女的題材。
- 役者絵
- 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員為題材。肖像畫與廣告傳單的形式都有。
- 戯画
- 以滑稽有趣的事物為題材,常見擬人化的手法,也可包括下文的鳥羽絵。另外有時也有諷刺畫的性質,但還是以娛樂性為主。
- 鳥羽絵
- 得名自鳥羽僧正,常常將人物的手足畫得很長、很滑稽,屬戯画的一種。類似現代的漫畫,因此現代的漫畫在發展初期亦被稱為鳥羽絵。
- 即繪畫教學手冊,有各式各樣的題材,定義和現代的漫畫不同。
- 春画、あぶな絵
- 春画是以性愛場面及相關事物為題材,亦可見將性器擬人化的手法。這類畫作在實用上也有做為情趣用品目錄及嫁妝之用。在當時的鄉村地區提到錦絵的話,多半就是指春画。 あぶな絵則是較為含蓄的情色畫,有美人出浴、羅衫輕解等題材。
- 名所絵
- 除了滿足當時無遷徙和旅行自由的民眾對名山秀水的憧憬之外,也有做為旅行手冊的應用。
- 花鳥絵
- 以花、鳥、蟲、魚、獸為題材。
- 武者絵
- 歴史画
- 以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為題材。明治維新後,為了更加鞏固天皇家的正統性,也有以歷代天皇為主題的創作。
- 玩具絵
- 見立絵
- 取材自既有的歷史故事,但以當時的人地事物仿套。
- 相撲絵
- 以相撲為題材,也有相撲力士的肖像畫。
- 張交絵
- 一張紙上區分成數個大小不一的區塊,各區塊中皆有獨立的主題。張交絵常常是多位畫師共同完成的作品,因此同一張畫上可以看到多位畫師的畫風。
- 死絵
- 名人去世時的追悼肖像畫。
- 子供絵
- 以小孩子遊玩時的情景為題材。
- 長崎絵、横浜絵
- 風刺画
- 疱瘡絵、麻疹絵
- 団扇絵
- 繪在團扇上的裝飾圖。
[编辑] 製作方法
浮世繪是版畫的一種,由原畫師、雕版師、刷版師三者分工協力完成。原畫師將原圖完成後,由雕版師在木板上雕刻出圖形,再由刷版師在版上上色,將圖案轉印到紙上。要上多少色就必須刻多少版,因此顏色越多,製程就越繁雜。雖然是協力完成的作品,但一開始只有原畫師才能落款,後來也有刻版師的落款。另外由於幕府實行的審查制度,准許刊行的浮世繪上也會有幕府審查標章及刊行者的印記。
浮世繪的製作過程可分為5個步驟。
一、繪製原圖
由原畫師構思設計,然後以黑色描繪輪廓。古時此步驟完成後即需送交幕府審查內容。審查通過的話,幕府就會蓋上合格印記。
二、雕刻墨板
審查過的原圖交給雕版師後,雕版師會將原圖反過來貼在山櫻木製的木板上並浮雕出圖案,此板即稱為墨板。為應付將來反覆印刷、多次上色的製程需要,日本人發明了標示「見当(記號之意)」的方法。該方法的起源有2說:
三、選定色彩
墨板交給刷版師後,刷版師會用薄美濃紙印出做為雕刻色板的底圖之用的校合摺數張,張數則依原畫師計畫使用的顏色數目而決定。原畫師會在校合摺上以紅筆指定心中所構思的色彩。
四、雕刻色板
校合摺交給雕版師後,雕版師會以同樣的方法雕出所需的色板。
五、刷版
墨板和色板都到齊後,刷版師便開始一色一色反覆印刷上色。依畫面所用的顏色多寡,印刷次數也不同,一般約需刷10到20多次。色彩重疊的部份以由淡而濃、由小(面積)而大的原則處理。
[编辑] 影響
19世紀中期開始,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日本茶葉的包裝紙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1865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將陶器外包裝上繪的《北斎漫画》介紹給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許多迴響。
梵谷可能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1885年梵谷到安特衛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鍾,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同樣地,梵谷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斎的《神奈川沖浪裏》。
無獨有偶,在音樂方面,古典音樂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沖浪裏》的啟發,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 。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讓當時的歐洲社會颳起了和風熱潮(日本主義),浮世繪的風格對19世紀末興起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也多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