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民粹主義認為平民的利益被社會中的菁英所壓制或阻礙,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團體取回,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因此民粹主義者被認為會運用巧妙詞令來訴諸於一般人民的關切的經濟、社會、及常其它常見的問題。1980年以後,大部份對民粹主義的學術研究都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型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最近數十年來,民粹主義運動領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見過(如Canovan, Kazin, Betz)。
民粹主義的相反詞是菁英主義。
許多民粹主義者曾經承諾過要移除“腐敗的”菁英階層,並且倡導“人民優先”。民粹主義融合了反對執政政權的政見,有時候也會融合民族主義或是種族主義。許多民粹主義者將訴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區或是特定的社會階級,例如勞工階級,中產階級或是農民等等。通常他們運用二分法的政治語言,並且自稱代表多數人民。
[编辑] 歷史
民粹主義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史上佔有重要的份量。在拉丁美洲出現了許多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在美國,則是在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早期出現了許多政黨,像是人民黨(Populist Party)、美鈔黨(United States Greenback Party)、亨利·佐治(Henry George)的土地單一稅(Single Tax)運動、進步黨(United States Progressive Party)、農工黨(Farmer-Labor Party)、脩義·龍(又譯輝·龍)(Huey Long)的“分享财富(Share Our Wealth)”運動、美利坚聯盟黨(United States Union Party)。一些早期的左翼民粹主義政黨直接導致了後來社會主義運動的出現;而其它民粹主義者則有偏右的色彩,像是柯林神父(Father Charles Coughlin)。
[编辑] 現代各種政治色彩的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仍然活躍於世界各國。現代的民粹主義者舉例:
- 澳大利亞:寶琳·韓森(Pauline Hanson)
- 紐西蘭:温斯顿·彼得(Winston Peters)
- 法國:雷朋(Jean-Marie Le Pen)
- 挪威:卡尔·海根(Carl I. Hagen)
- 美國:派特·布坎南(Pat Buchanan)、杰瑞·布朗(Jerry Brown)、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霍华德·迪恩(Howard Dean)、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纽特·格因里奇(Newt Gingrich)、吉姆·海托尔(Jim Hightower)、丹尼斯·库茨尼奇(Dennis Kucinich)、脩義龍(又譯輝·龍)(Huey Long)、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罗斯·派洛特(Ross Perot)、乔治·华雷斯(George Wallace)
- 緬甸: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
- 義大利:貝魯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乌伯托·波西(Umberto Bossi)、亞歷山德拉·墨索里尼(Alessandra Mussolini)
- 南非:曼德拉(Nelson Mandela)
- 奧地利:海德(Jörg Haider)
- 匈牙利:维克多·欧本(Viktor Orbán in Hungary)
- 巴西: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 加拿大:普林斯顿·曼宁(Preston Manning)、麦克·哈里斯(Mike Harris)、拉尔夫·克雷恩Ralph Klein
- 委內瑞拉:查維斯(Hugo Chávez)
- 伊朗:穆罕穆德·阿玛迪聂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進行民粹主義式活動的政治人物都是真正的民粹主義者。有些政治人物只是採行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他們被批評為只是利用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當作組織的策略而實際上並無意做平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