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簡稱 | 朔 |
設立始年 | 1989 |
行政區類別 | 地级市 |
區劃 | 2区4县 |
市人民政府駐地 | 朔城区 |
市長 / 市委書記 | 田喜荣 / 王雅安 |
政府網站 | 中国朔州 |
電話區號 | 0349 |
總面積 | 1.06万平方千米 |
總人口 | 147.45万人(2002年末) |
人口密度 | 136.78人/平方千米 |
毗鄰 | 大同市 忻州市 内蒙古 |
朔州市在山西的位置
|
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是中国的一个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城市,也是中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史前
峙峪、边耀、鹅毛口等古遗址表明,距今约28000年前朔州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编辑] 先秦至秦汉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今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末年县废。
[编辑] 两晋至隋唐
西晋时将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关南,地归代王拓拔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繁峙郡、马邑郡。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天保八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隋时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开阳(今朔城区南部)、神武(今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八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
[编辑] 五代到辽金元时期
五代、辽、金、元皆称鄯阳县,宋为朔宁府治,金、元皆为朔州治。
[编辑] 明清
明洪武二年,鄯阳县并入朔州,嘉靖中为冀北道驻地。清仍为朔州,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朔平府。
[编辑]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改朔州为朔县,隶雁门道。后雁门撤道,直隶山西省。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1952年察省撤消,重归山西省。1989年1月5日正式设市。下辖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和山阴县。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
[编辑] 地理
朔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到总面积的60%以上。境内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0多座。最高海拔位于山阴县东南部的翠薇山,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河流分布较广,主要河流共29条,基本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编辑] 气候
朔州市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低温干燥,冬长夏短,多风少雨,日照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6.4摄氏度,平均降水量428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编辑] 行政区划
全市共有18个镇、51个乡、4 个街道办事处,1807个村委会、1911个自然村、78个居委会。
[编辑] 交通
[编辑] 市内公共交通
市内环城公交车有1环、2环、3环三路。公交公司汽车有2、3、5、6、8、11共六路。车费为0.5元或1元。
[编辑] 公路铁路
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复线、大运二级公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平万公路、朔蔚公路和连接京大高速公路的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境内,铁路专用线和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地级市。
[编辑] 航空
[编辑] 物产
矿产以煤为主,兼铁、石灰石、粘土、铝矾土、高岭土、石墨、云母、明矾、石英、锰等。
[编辑] 经济
朔州是新兴的工业基地,兼有电力、机械、化工、建材、陶瓷、食品等行业。农业有粮食种植、果树栽培、油料种植、牧业、渔业。
- 平朔煤业
- 神头发电厂
[编辑] 名胜古迹
[编辑] 民俗与艺术
- 旺火
- 骡驮轿
- 耍孩儿
- 右玉道情
[编辑] 历史人物
[编辑] 教育
[编辑] 高等教育
共两所高校:
- 朔州广播电视大学
- 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编辑] 基础教育
代表性学校:
- 朔城区一中
- 怀仁一中
- 朔州市实验学校
[编辑] 外部链接
山西省行政区划(省会:太原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