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文攝影(Astrophotography)為一特殊的攝影技術,以記錄各種天體和天象,月球、行星甚至遙遠的深空天體。天文攝影不一定要在夜間進行,一些特殊的天象如日食就需在日間拍攝。所需的器材因拍攝對象而異,簡單如一台配備標準鏡頭的單鏡反光機(SLR,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複雜如連接到望遠鏡的冷凍CCD感光設備都可拍攝。除了天文台,全球有數量龐大之天文愛好者積極投入這活動,甚至視之為興趣。
一幅成功之天文攝影照片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部分作品更可用作科學研究。例如流星雨照片可供天文學家推算出流星雨輻射點的準確位置,部分超新星增亮照片甚至在多年後方由天文學者從檔案裡翻查辨認出來。
近十年數碼相機的大行其道,另外相關的影象處理與擷取技術之躍進,已有相當傳統底片之愛好者轉而以數碼感光設備之照相機作為天文攝影之工具,青現的影象無論清晰度與層次感亦比傳統底片有很大進步,數碼天文攝影亦以成為主流天文攝影項目之一。
目录 |
[编辑] 歷史
[[:en:John_William_Draper John William Draper]在1840年拍攝了史上首張天文照片。那是一張月球照片。他的兒子 en:Henry_Draper Henry Draper在1880年率先拍攝獵戶座大星雲。那是第一張深空天體照片。
[编辑] 天文攝影的優點
[编辑] 客觀性
在天文攝影出現前,目視描繪成為文字描述以外唯一的記錄方法。可是描繪存在主觀性的缺點。同一觀測對象,不同的人描繪會得出相去甚遠的結果。而天文攝影客觀性較高。此外它可同時間記錄天體多項資料,包括光度、顏色等資料。
[编辑] 增強暗弱天體觀測
過去的觀測只能靠肉眼與望遠鏡達成。可是仍有極大量的天體不為肉眼所見,部分是由於極為暗淡的關係,另一原因是肉眼無法看到可見光譜以外的電磁波。針對前者可通過長時間曝光,來自暗淡天體的光線可以累積在感光元件(傳統底片或光電耦合元件)上。一般而言,曝光時間愈長,能記錄到的暗淡愈多天體愈多。至於要拍下可見光譜以外的電磁波,通過特別的感光材料,就可以把天體的各種輻射記錄下來。以不同波長拍攝同一天體,可觀測到該天體的各種細節。
[编辑] 與日常攝影的分別
由於拍攝的對象大多十分暗淡,天文攝影需要較長曝光時間。此外拍攝地點的選擇十分重要。在光害嚴重的都市進行天文攝影會倍添困難,拍出來的效果多不理想。天文愛好者會到遠離都市的地點如高山進行拍攝。天氣是能否進行拍攝的一大因素。不穩定的天氣與灰塵足以令拍攝無法進行。溫度對器材和拍攝者都有影響,低溫會令電池的電量提早耗盡,影響相機操作;長時間暴露於冷空氣中亦足以凍傷拍攝者。
拍攝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到特殊器材。但就照相機的性能要求而言,天文攝影對照相機的性能要求比日常攝影要低得多。
天文攝影可以是一項對體力和知識的挑戰。天文攝影往往在夜間進行,而且長時間熬夜。器材搬運是另一項艱鉅的事。部分器材如天交望遠鏡往往有相當重量,而且拍攝地點因遠離光害,需選擇偏遠地點,交通公具未必能直達。拍攝者可能要駕車而至。要拍攝天文照片,拍攝者本身需要一定的天文知識。例如要熟知拍攝天體的位置與出沒情況,另外器材操作亦需熟知。
目標定得太高往往是失敗的源頭,特別是拍攝者本身沒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術;期望過高往往是放棄的原因,特別是拍攝者本身對照片作出不設實際的幻想;但成功的喜悅卻無可比摸擬。
[编辑] 器材
[编辑] 照相機
天文攝影不一定需要天文望遠鏡,簡單如裝在三腳架上的照相機已經可以拍攝。照相機方面,由135單鏡反光相機到6x9大底片相機都可以作天文攝影。但一部適合拍攝各類天體和天象的照相機應具備下列特點:
- 有多級快門及B(Bulb)快門以長時間之曝光
- 可更換鏡頭或可接駁望遠鏡
- 重量輕
綜觀上述條件,135單鏡反光機可說是最適合於各類天文攝影。
[编辑] 底片
底片方面,若拍攝太陽的話可選用如ISO 25的低速底片。至於要拍攝月球、日食或月食可用ISO 100至400度的中高速底片。而拍攝星野、銀河、星雲、星系或彗星可選用ISO 400的高速高速底片甚至是ISO 3200的超高速底片。
[编辑] 天文攝影的方法
拍攝天文照片的方法因題材而異,不一而足,但可歸為三大類:固定攝影、追蹤攝影和放大攝影。
[编辑] 固定攝影(Fixed tripod method)
固定攝影可說是最簡單的天文攝影方法,基本上只需要一台照相機、三腳架與快門繩(Cable Release)。大部分的照相機都可作固定攝影,重要的是照相機可以作較長時間的曝光(1秒以上)。其中以具有B快門的135單鏡反光機最為合適,若配合快門繩(而且是按下時可自動鎖上的)的話可作任何時間的曝光,機械式單鏡反光機在沒有電池的情況下B快門都可操作。在數以小時計的星流跡(Star trails)曝光期間,若使用電子快門的照相機會消耗相當電量。若電源耗盡的話快門會關上並中止曝光。至於一般數碼相機的最慢快門只有數秒至一分鐘,可以拍攝一些星座照片。
照相機性能要求不高。測光錶、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等功能都不需要。當然,拍攝日食時這些功能還是需要的。但一般拍攝對象如星座、星流跡和流星雨時,這些功能沒有用得著的地方。
幾乎所有的單鏡反光機都可轉換鏡頭,可視拍攝目的轉換鏡頭。只要鏡頭的光圈不要太小即可。鏡頭的焦距數值愈小,視野愈廣,能拍攝到的天區範圍愈大。有些人建議新手使用標準鏡頭,因為其價錢一般都較便宜,而且質素普遍不俗。定焦鏡頭的光學質素一般都較變焦鏡頭為佳。
拍攝時,先把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對焦時請確保焦點在無限遠(鏡頭上標記為∞)。需注意的是部分自動對焦鏡頭的無限遠標記與真實的無限遠位置不符。快門調至B,對著要拍攝的天區,按下快門曝光即可。
固定攝影有許多的可拍對象,星座(短時間)、星流跡、流星、極光(長時間)、日食或月食(間歇曝光)都可以固定方法拍攝。
以固定攝影拍攝明亮的行星和星座,只需要5至30秒的曝光即可。拍攝時請把鏡頭的光圈開至最大(或收細一級),鏡頭由魚眼鏡至標準鏡頭皆可。數碼相機用家可在正式拍攝前試拍一張照片觀其效果,接著以不同的曝光組合拍攝。由於於星空不停由東向西轉動,若要保持恆星呈點狀而環境皆許可的話,就必須限制曝光時間;同時嘗試配合以ISO 800、1600甚至是3200高速底片拍攝。曝光時限請見這裡。
[编辑] 追蹤攝影
[编辑] 放大攝影
[编辑] 參考資料
- 香港太空館天文攝影
- 天文論壇天文攝影入門
- 台灣星星工廠
- Jerry Lodriguss天文攝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