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千島湖事件是一件来自臺灣的一群游客及淳安的千岛湖风景区导游船工共32人在湖区旅游时遭遇抢劫并遇害的犯罪案件。因为当时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政府封锁新闻,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機關警方的辦案手法粗糙,导致台湾民衆的不满。
目录 |
[编辑] 事件经过
1994年3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运营的游轮“海瑞号”遇到3名歹徒登船抢劫并被纵火烧船。船上24名台湾游客、6名大陆船员和2名大陆导游共32人不幸遇难。
4月1日上午,本来应该在3月31日晚间返航的海瑞号游轮被发现正在燃烧。当地人一度誤認爲是火灾并马上报警。开始警方在船上并没有发现游客或船员,淳安县政府组织警察、驻军和民众在千岛湖湖区进行搜索,但没有发现失踪人员。直到大火扑灭后,警方在船仓低艙中发现32具尸体。然而,在之后案件侦办的过程中,当地公安机关没有及時地對外界公布案情進程。這使得外界認為,当地政府采取了封锁消息、控制新闻报道的方式对此事件进行隐瞒。
4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公安局安排法医对所有尸体进行检查。
4月4日,中華民國台湾遇难者家属50余人抵达淳安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多个城市开设接待处接待遇难者家属;同时,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要求能夠派員協助罹難者家屬前出事現場處理善後,但被海协会拒。
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政府延请杭州灵隐寺住持继云法师做超度法事,但是拒絕中華民國台灣家屬探視遺體以及檢閱驗屍報告的正當請求,並在遇難者家屬抗議聲中,將遇难者遗体在桐庐县火化。当地遇难者骨灰由其本地家属安葬;中華民國台湾的遇难者的骨灰则由家属带回台湾。台湾的长风旅行社总经理林维杨全程协助处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当地政府起初將此次事件謊報為一次游船火灾的意外事件,這種說法引起了中華民國台灣的罹難家屬和台灣各界的強烈質疑和抗議。海外的媒体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導和猜測。
4月9日,时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批评中国共產黨像「土匪」一样,并据其所謂的情报报告聲稱该案件是中国军人“行抢纵火”。尘埃落定之后,有人將浙江省政府對該事件的不公開操作理解為在未抓獲犯罪嫌疑人之前公佈案情不利于破獲案件,但是,也有人認爲,這種操作實質上是黑箱操作,损害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形象。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警方欠缺科學辦案能力,對出事的海瑞號清洗導致證據湮滅,也使現場遭致破壞而無法得到更進一步的犯罪線索。
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北京会见了台湾的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聲稱此乃一「火災事件」,並且強調中國方面會全力做好善後工作。
但是,中華民國台湾方面對此說明十分無法理解。认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当地政府處理此事時首先封锁消息然后固执己见,因而反應相當強烈。中華民國台湾的陆委会于12日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月1日起停止民众赴大陆旅游”。中華民國台灣的經濟部停止審批赴中國大陆的投資案、中華民國教育部停止台灣和中國大陆之間的文教交流、旅行業也停止出團到中國大陆去旅遊,可以說,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幾乎全告中斷。
4月15日,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传讯。
4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公安机关宣佈破案,公布是「特大搶劫縱火殺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台灣有人認為應該有軍人涉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宣佈的嫌犯之一是退伍軍人,作案時身著無銜軍裝(文革时期直至九十年中期,没有军衔的军装和军装样式的服装在普通中国大陆居民中很流行),另一嫌犯的哥哥是武警,涉嫌包庇嫌犯(張讚合 1996,364-5),但中華民國台灣遇難者家屬仍質疑僅以三名人犯何以能制服32人造成死亡慘劇。
4月18日,當時的中國国务院总理李鹏发表谈话,对案件进行了说明。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中级法院终审。在审理期间,海协会多次邀请海基会派员參觀公审,终审前的8日仍然再次联络台灣海基会人员,但已無人願意配合演出,臺灣遇难者家屬也已無人願意出庭背書,參觀審訊過程。
6月12日,宣佈判決結果,三名犯罪嫌疑人吳黎宏、胡志瀚、餘愛軍均以搶劫罪、故意殺人罪罪名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6月19日,三名罪犯被執行死刑(張讚合 1996,365)。
但是,針對中華民國台灣海基會與陸委會提出有關千島湖事件的諸多疑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始終迴避進一步澄清。對此,台灣陸委會在6月15日發表聲明,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處理方式將使千島湖案成為懸案。從整體而言,由於中国官方对案情的隐瞒與黑箱作業,情報無法獲得證實之下,導致各种猜测和流言,使本来的一宗刑事案件,最后演化成台湾民衆对中国大陆的不满,支持台灣獨立民眾劇增,进而成為一件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
[编辑] 影响和评价
整體而言,千島湖事件對當時的兩岸關係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千島湖事件是台灣統獨民意轉變的一個重要事件,支持統一的人數在此事件之後減少了近兩成,而支持台灣獨立的則上升了一成,有半數民眾贊成保持現狀。根據聯合報1994年4月中的民調結果,顯示千島湖事件發生以後,臺灣贊成與非常贊成臺灣獨立的民眾大幅上昇至42%。此一民調結果顯示千島湖事件之後,臺灣民衆對中國大陸的疑惑與不滿,雙方的交流一時之間也有冷卻的現象。
有人對中国政府在处理千岛湖事件时表现出意欲遮拦的行为表示不满,認爲這已使台湾民衆对中国失望,导致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倒退。也有人认为,當時中國政府採取的不透明處理措施以及官僚作風,是導致台灣民眾產生對中國治安不良印象的重要誘因。
[编辑] 相關文獻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憶華,1996,媒介與消息來源的意識型態建構媒介議題之研究:以報紙報導千島湖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 陳玉峰、曹瑞芝,1994,千島湖事件對台灣經貿問題的影響:對業者之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 [online]。台中:靜宜大學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引用於2004年3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 交流,1994,從民意調查看兩岸關係:台灣居民對千島湖事件的反應。交流 16:9-12。
- 劉徹,1994,千島湖事件改變了兩岸戰略互動關係。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 4月5日:16-17。
- 潘家慶,1994,從千島湖事件看兩岸新聞觀念的差距。交流 16:13-16。
- 魏立志,1994,「千島湖事件」談台商赴大陸投資前應有的觀念作法。工業簡訊 24:37-42。
[编辑] 參考出處
- 張讚合,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
[编辑] 外部链接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说明
- 新华社记者的报道
- 其他说法1 2
- 千島湖事件說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