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門徒,拉丁文 discipulus,原意為向旁人學習且接受指導者。通常指緊密跟隨某大師學者或宗教領袖的弟子,這樣的弟子不但接受老師管教,服膺老師所教導之學術理論或教條真理、且願意身體力行甚至將其發揚光大。
目录 |
[编辑] 門徒的一般用法
相對於現代比較廣泛常用的學生,門徒一詞的含意更深、要求更嚴謹。學生可以只是短期向老師學習某種知識技能,結業後不見得與老師再發生任何關係;一旦稱為門徒,則代表著將自己的生命與老師的生命連結,水裡來火裡去,休戚相關禍福與共。一個人一生中可能做過許多人的學生,但是通常只會是一個特定對象的門徒。
門徒的例子在古代較常見。比如,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就有賢者七十二人,也有人稱他們為七十二門徒。這群門徒與孔子朝夕相處,不但向孔子學習各種知識技藝,更重要的是在人格品德的陶冶及志向生涯的規劃上,接受孔子的管教帶領。他們也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並曾與孔子共渡患難。
當昔日的門徒成為大師後,也會收納自己的門徒。如此師徒代代相傳,一家一派的學說道統就此建立。在中國的東周時期,子思是孔子的孫子,也被多數學者相信是孔子門徒曾子的門徒,而孟子則是子思的門徒,孔孟思想奠定了儒家的基礎。在與他們差不多同時期的古希臘,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門徒,而亞里士多德則是柏拉圖的門徒,他們師徒三代的思想與著作不但是古希臘哲學的核心,更對西方文明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現代的社會很難再看到這樣的師生關係,也因此門徒這個稱呼在現代,不太常見於世俗世界,而是用於宗教世界,特別是基督教。
[编辑] 基督教與門徒
[编辑] 耶穌在世時的門徒
耶穌在世的時候,也像孔子一樣,有七十二門徒(也有版本說七十門徒。參見《路加福音》10:1-17:中文和合本翻譯雖作七十人,但在英文各個不同版本的聖經中,有些為七十人、有些為七十二人);其中經過他特別揀選的有十二個,稱為十二門徒。
[编辑] 基督徒即耶穌基督的門徒
耶穌升天前曾交代門徒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9-20;這段經文,又被稱為大使命。)耶穌不是只要相信祂的道的信徒,而是要不僅相信、更能遵從他的道,與他同行的門徒。(見下方 信徒、門徒與使徒)。所以根據耶穌的心意,每個基督徒都該是耶穌的門徒。
[编辑] 門徒訓練
因此,根據上述經文的教導,許多教會都有門徒訓練的課程。通常是由一位靈命成熟的基督徒,透過有系統的課程教導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言行典範,來訓練另一位或幾位較稚嫩的基督徒,使他們也能早日成為靈命成熟、效法基督樣式的基督徒。
[编辑] 信徒、門徒與使徒
信徒(believer),指相信某學說教義者。
門徒(disciple),指對某學說教義不僅是相信,更願意將自己交託、親身實踐並接受傳授師傅的管教與訓練。
使徒(apostle),指為某個特殊使命奉召被差派出去的門徒。當耶穌揀選了十二門徒並將他們差派出去後,這十二門徒從此稱為十二使徒,他們也是最早的使徒(參見《路加福音》6:12-16;《馬太福音》10章)。
信徒與門徒二詞都可以在世俗世界使用,但使徒則是基督教特有的名詞。在基督教教義中,門徒一定是信徒,但信徒卻不一定是門徒;使徒一定是門徒,但門徒卻不一定是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