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金馬獎是華語电影的重要獎項。与香港电影金像獎和中國电影金鸡奖并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由於早期中國與香港並未設置類似音像製品競賽獎勵,金馬獎成為華人區最受注目的電影盛會。直至今日,金馬獎的頒發仍對華人電影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在藝術性電影方面。而港台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仍非常重視金馬獎的競賽;這從其發獎名單中仍可窺知。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曾受邀擔任頒獎,包括伊麗莎白泰勒、亞蘭德倫、羅勃懷斯、查理士布朗遜、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里惠。
金马奖于1962年創辦,主要是為了促進華人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扬对中华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馬”二字取自於福建沿岸的金門和馬祖的頭一字。
不過因為長期以來,海峽兩岸在政治上面的分裂,使得金馬獎在2000年前,多偏重於台、港等地電影的鼓勵。近年來由於台灣電影工業的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流失,使得影展也逐漸地開放中國電影的進入並參加競賽項目。不過金馬獎仍有其個別之特色,即著重鼓勵藝術性色彩濃厚之電影創作,以致於有些電影工作者批評金馬獎流於藝術化與抽象化,對鼓舞台灣商業電影的發展沒有幫助。
目前金馬獎仍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所補助的中華民國電影發展基金會下屬之金馬獎執行委員會所舉辦,分為國際影片觀摩項目與華人電影競賽項目。但由於官方色彩過於濃厚,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
金馬獎的主持人有“一港一台”搭配的传统,但近年也有都由台湾主持人担当的情况。
[编辑] 歷屆重要獎項名單
[编辑] 第一屆:1962年
-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電懋公司出品)
-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编辑] 第二屆:1963年
[编辑] 第三屆:1965年
-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中央電影公司出品)
少女小月自幼無父無母,與養父在農村以養鴨維生,某日鎮上來了個戲團,演歌仔戲的朝富是小月的親生哥哥,經常以告訴小月生世向其養父要脅,企圖將小月帶走自組戲班,養父為防小月淪為他人的賺錢工具,於是變賣所有鴨子,付朝富的索金以留下小月,養父的真心感動的朝富,他讓小月和其養父重聚,並想退回索金,然而這對父女早已不知去向。《養鴨人家》結合了編劇張永祥單純簡潔的故事架構和導演李行寫實主義的影像魅力,全片洋溢清新的大自然風味和散發簡樸迷人的神采。
[编辑] 第四屆:1966年
[编辑] 第五屆:1967年
-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中央電影公司出品)
-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 最佳男主角--歐威《故鄉劫》
- 最佳女主角--江青《幾度夕陽紅》
[编辑] 第六屆:1968年
[编辑] 第七屆:1969年
-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台灣電影製片廠)
-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编辑] 第八屆:1970年
[编辑] 第九屆:1971年
- 最佳劇情片--《緹縈》(中央電影製片廠)
-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编辑] 第十屆:1972年
[编辑] 第十一屆:1973年
- 最佳劇情片--《忍》(鳳鳴公司)
-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编辑] 第十二屆:1975年
-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大眾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编辑] 第十三屆1976年
- 最佳劇情片--《梅花》(中央電影公司、香港第一公司出品)
-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天》
- 最佳音樂--劉家昌《梅花》
- 最佳紀錄片--《慶祝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國慶閱兵大典》(台灣電影製片廠)
- 最具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中央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八百壯士》
[编辑] 第十四屆:1977年
- 最佳劇情片--《筧橋英烈傳》(中央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張曾澤《筧橋英烈傳》
-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编辑] 第十五屆:1978年
-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央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 最佳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 最佳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 最佳男配角--谷名倫《日落北京城》
-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编辑] 第十六屆:1979年
-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大眾公司)
- 最佳男主角--柯俊雄《黃埔軍魂》
- 最佳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 最佳男配角--韓甦《歡顏》
- 最佳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 最佳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编辑] 第十七屆:1980年
- 最佳剧情片--《早安台北》(大众公司出品)
- 最佳纪录片--《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国禾公司出品)
- 优等卡通片--《三国演义》(中华卡通公司出品)
- 最佳卡通片编导--黄木村《丁丁梦游记》
- 最佳剧情片导演--王菊金《六朝怪谈》
-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徐枫《源》
-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向云鹏《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 最佳剧情片童星--林小楼《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宋项如《候鸟之爱》
-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刘正谦《赌国仇城》
- 最佳剧情片摄影--钟志文《疯劫》
- 最佳剧情片剪辑--余灿峰《疯劫》
-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张季平《源》
- 最佳剧情片配乐——王菊金《地狱天堂》
-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大公鸡《乡野人》(词:张佩成、曲、温隆俊)
- 最佳剧情片录音--忻江盛《古宁头大战》
- 最佳歌舞片音乐--入围空缺
- 最佳纪录片摄影--张照堂《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 最佳纪录片策划--李树屏《国剧艺术》
[编辑] 第十八屆:1981年
[编辑] 第十九屆:1982年
[编辑] 第二十屆:1983年
-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中央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编辑] 第二十一屆:1984年
[编辑] 第二十二屆:1985年
-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中央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编辑] 第二十三屆:1986年
[编辑] 第二十四屆:1987年
[编辑] 第二十五屆:1988年
-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邵氏电影公司、嘉禾电影公司)
-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星星月亮太陽》
-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编辑] 第二十六屆:1989年
-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學甫公司)
-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编辑] 第二十七屆:1990年
-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湯臣公司)
-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编辑] 第二十八屆:1991年
-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工作室)
-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 潘迪華《阿飛正傳》
註:第28屆金馬獎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女配角得主有兩位並列
[编辑] 第二十九屆:1992年
-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中央電影公司)
-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Ⅲ超級警察》
-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编辑] 第三十屆:1993年
[编辑] 第三十一屆:1994年
- 最佳劇情片--《愛情萬歲》(三一、雄發公司)
- 最佳導演--蔡明亮《愛情萬歲》
-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 最佳女主角--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獨立時代》
-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獨立時代》
[编辑] 第三十二屆:1995年
- 最佳劇情片--《女人四十》(嘉禾电影公司)
- 最佳導演--侯孝賢《好男好女》
- 最佳男主角--林揚《超級大國民》
-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女人四十》
- 最佳男配角--羅家英《女人四十》
- 最佳女配角--文英《熱帶魚》
- 最佳電影歌曲--陳昇《我的美麗與哀愁》
- 大陸人士特別獎--李連杰
[编辑] 第三十三屆:1996年
[编辑] 第三十四屆:1997年
[编辑] 第三十五屆:1998年
[编辑] 第三十六屆:1999年
- 最佳劇情片--《千言萬語》(卡士公司出品)
- 最佳導演--許鞍華《千言萬語》
- 最佳男主角--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 最佳女主角--李麗珍《千言萬語》
- 最佳男配角--戴立忍《想死趁現在》
- 最佳女配角--葉德嫻《笨小孩》
[编辑] 第三十七屆:2000年
- 最佳劇情片--《臥虎藏龍》
- 最佳導演--杜琪峰《鎗火》
- 最佳男主角--吳鎮宇《鎗火》
-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花樣年華》
- 最佳男配角--太保《運轉手之戀》
- 最佳女配角--趙美齡《沙河悲歌》
- 最佳電影音樂--譚盾《臥虎藏龍》
- 最佳音效--Eugene Gearty《臥虎藏龍》
- 最佳動作指導--袁和平《臥虎藏龍》
- 最佳視覺特效--Leo LO、Rob Hodgson《臥虎藏龍》
- 最佳剪輯--Tim Squyres《臥虎藏龍》
[编辑] 第三十八屆:2001年
- 最佳劇情片--《榴槤飄飄》(Nicetop Independent Ltd.)
- 最佳導演--關錦鵬《藍宇》
- 最佳男主角--劉燁《藍宇》
- 最佳女主角--秦海璐《榴槤飄飄》
- 最佳男配角--譚耀文《野獸之瞳》
- 最佳女配角--羅慧英《愛上我吧》
[编辑] 第三十九屆:2002年
- 最佳劇情片--《美麗時光》(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 最佳導演--陳果《香港有個荷里活》
- 最佳男主角--黎明《三更之回家》
- 最佳女主角--李心潔《見鬼》
-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想飛》
-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编辑] 第四十屆:2003年
- 最佳劇情片--《無間道》(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 最佳導演--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無間道》
- 最佳女主角--吳君如《金雞》
-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無間道》
- 最佳女配角--林美秀《黑狗來了》
[编辑] 第四十一屆:2004年
- 最佳劇情片--《可可西里》
- 最佳導演--杜琪峰《大事件》
-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 最佳女主角--楊貴媚《月光下我記得》
- 最佳男配角--吳彥祖《新警察故事》
- 最佳女配角--白靈《餃子》
[编辑] 第四十二屆:2005年
- 最佳劇情片--《功夫》(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分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 最佳導演--周星馳《功夫》
- 最佳男主角--郭富城《三岔口》(山西電影製片廠)
- 最佳女主角--舒淇《最好時光》
-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頭文字D》
- 最佳女配角--元秋《功夫》
- 最佳新演員──周杰倫《頭文字D》
[编辑] 第四十三届:2006年
- 最佳劇情片/《父子》 寬銀幕電影工作室
- 最佳原著劇本獎/寧浩 《瘋狂的石頭》
- 最佳改編劇本獎/寧岱、張元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 最佳動作設計獎/凌振幫、黃志偉 《放·逐》
- 最佳視覺效果獎/胡陞忠 《詭絲》
- 最佳美術設計獎/葉錦添 《夜宴》
- 最佳造型設計獎/葉錦添 《夜宴》
- 最佳剪輯獎/陳博文、劉春秀 《一年之初》
- 最佳音效獎/杜篤之、郭禮杞、柯宜均 《松鼠自殺事件》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林強《一年之初》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字街頭 (出自 : 《如果·愛》) 詞:岑偉宗 曲:高世章 唱:金城武、周迅
- 最佳攝影獎/鮑德熹 《如果·愛》
- 最佳導演獎/陳可辛 《如果·愛》
- 最佳男主角獎/郭富城 《父子》
- 最佳女主角獎/周迅 《如果·愛》
- 最佳男配角獎/吳景滔 《父子》
- 最佳女配角獎/謝欣穎 《愛麗絲的鏡子》
- 最佳新演員獎/張睿家 《盛夏光年》
- 最佳紀錄片獎/《奇蹟的夏天》
- 最佳創作短片獎/《風中的秘密》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放·逐》
- 福爾摩沙個人獎/郭禮杞
- 福爾摩沙影片獎/《一年之初》
- 終生成就獎:陳子福
[编辑] 參見
- 臺北金馬影展
- 臺北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