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釋證嚴(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錦雲,法名證嚴,字慧璋,台灣台中縣清水鎮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印順長老為師,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於花蓮創立功德會。
目录 |
[编辑] 生平
[编辑] 出家之前
證嚴法師生於台灣日治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其父經營劇院,往來豐原、清水、潭子等台中縣市之間,法師則從旁協助,也分擔家務。
法師事奉父母至孝,當地人喚為「孝女」,1960年其父腦溢血過世,法師哀痛逾恆,開始思索人生道理,後至豐原寺,妙廣法師贈其「解結科儀」,她又往慈雲寺拜梁皇寶懺,此後時時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法師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台北縣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母親尋回。而慈雲寺出家眾,奉行百丈家風,一反台灣當時佛教拜經懺的風氣,對法師後來出家的理念堅持,很有影響。後來又隨著慈雲寺修道師父再度離家,由臺中前往高雄,再轉臺東縣鹿野鄉。
在花蓮、臺東幾經波折,十分勞苦。先後移居鹿野王母廟、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臺東佛教蓮社。後經許聰敏引薦,前往花蓮秀林鄉佳民村普明寺弘法,兩人就暫住許家。1962年,修道法師返回豐原後,證嚴法師獨自留下,自行落髮,現沙彌尼相,許聰敏為取法名「修參」。
[编辑] 拜師
1963年,臺北臨濟寺預備開壇傳戒,法師北上準備受戒,卻因未曾拜師,無法受戒。轉往慧日講堂,購買「太虛大師全集」,巧遇印順長老,得依止其座下。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長老為法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並為法師取法名「證嚴」,法號「慧璋」。行過皈依禮後,法師趕往臨濟寺報名,受比丘尼具足戒。
受戒後,法師返回花蓮,在普明寺地藏殿持誦抄寫法華經,後又移往花蓮慈善寺、基隆海會寺,直至1964年秋,方才回到和數位弟子地藏殿安居修行。堅持「一不趕經懺,二不做法會,三不化緣」,手工製作毛衣、飼料袋、嬰兒鞋等維生。
1966年,法師前往鳳林某私人醫院探望開刀信徒,見地上一攤血跡,聽人告知為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八千元開刀保證金,無法開刀,只得又帶回部落。此即「一灘血」事件。後來法師又遇三名天主教修女到普明寺傳道,討論教義,修女說起佛教缺乏社會關懷,法師大受震撼。當年法師原依印順長老指示,要前往嘉義妙雲蘭若。在信徒挽留下,決定在花蓮開始展開社會救濟工作。
[编辑] 創立功德會
法師留在花蓮後,信徒每日於竹筒存下當日菜錢5角,與法師一同手工製作嬰兒鞋,輾轉相傳,信眾日多,此便是慈濟人言傳之「竹筒歲月」。於1966年3月24日正式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功德會成立之後,請求皈依、剃度者眾多,法師不得不放下當初立願不收弟子的堅持。然而也為弟子立下兩項規定:「一、凡皈依者,必須要做『慈濟功德會』的成員;二、凡皈依者,必須實際負起『慈濟功德會』的救濟社會工作,而不能徒托空言。」
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弟子仍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地方十分狹窄。證嚴法師向母親請求援助,捐資購下現在「靜思精舍」的土地。由1968年起逐漸興建精舍、廂房、寮房、辦公室等,成為全體慈濟人的心靈故鄉。
功德會初期,法師在當地會員的協助、規劃下,發行「慈濟月刊」,開始建立「慈濟委員」、「慈誠」制度,成為慈濟發展最大動力,會員逐漸擴增。
[编辑] 創立慈濟醫院
1966年,「一灘血」事件與「三修女」的來訪,成為了推動醫療志業的助力。
1979年,法師舉辦多次義診,也因二十多年來的慈善志業,發現「貧由病而生」、「貧病相依」,又感於臺灣東部(花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決定發起建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發布消息後,然因花費太高,起初不得眾人支持。但法師於各地奔波募款,始受社會各階層及政府單位支持,歷經當時林洋港、宋長志、李登輝等人協助,解決用地。1984年4月24日,於花蓮市區原水利局土地動工。1986年8月17日正式完工,隔年又展開第二期工程。慈濟醫院立下免繳住院保證金之先例,後來衛生署要求全國醫院也比照辦理。
聘請前故臺大醫院副院長杜詩綿、原臺大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文賓負責籌劃工作,並相繼出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编辑] 慈濟志業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志業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升格為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而除台灣本土社會救濟外,進而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工作,推展中國大陸賑災、國際賑災等工作。於海外建立慈濟人據點、分會,要求慈濟人能懷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等理念,在世界各地推動四大志業。
1991年中國大陸華中水患,法師見災情嚴重,便發起募款救災工作。大陸賑災與國際賑災,在臺灣都曾受到不同立場批評,而法師要求慈濟人不涉入政治、不參選的原則,也曾受挑戰。法師仍一本初衷,堅持推行。逐漸建立龐大的志業團體。
所著《靜思語》,對社會大眾影響甚深,常被引用為修身格言,慈濟教師團體─「教師聯誼會」進而在國民小學推廣靜思語教學。
[编辑] 重要獎項
- 1986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 1989年─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台美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 1991年─菲律賓麥格塞塞基金會(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麥格塞塞社會領袖獎。
- 1994年─世界國民外交協會(PTPI)「艾森豪國際和平獎」
- 1995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文化獎
- 1998年─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 國際人權獎
- 2000年─美國諾薇爾基金會(The Noel Foundation)人道精神終身成就獎
- 2001年─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太陽獎
- 2003年─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 2004年─美國加州美國亞裔聯盟二○○四年亞美人道關懷獎、中華民國一日志工協會終身成就志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