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震(1724年 - 1777年)是中国清代语言学家,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属黄山市)人,曾六次廷試未中進士。
[编辑] 生平
戴震小時聰敏,過目成誦,十歲讀《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私塾老師說:「此何以知其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但戴震接著指出周朝離宋朝有兩千年之遙,為什麼朱子能知道這些事呢?問的老師無言以對。
戴震是音韵学家江永的弟子。他对经学、天文、地理、历史、数学、機械、水利、生物及古代器物都有研究,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在館五年,以病卒。戴震对于音韵学很有研究,创立了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以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此外,他也精通训诂学,晚年所著《孟子字義疏證》則是其一生哲學思考的總結晶。後世出版有《戴震文集》、《戴震集》等。
戴震哲學思想的產生,是對於中國以往“形而上學”本體論的批判。他在否定朱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的過程中,建構了“天道-性-人道”的思想邏輯結構,“天道論”是戴震的世界圖式,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其核心內容;“天性論”是對於自然生命的關懷,肯定‘欲’也是人性。戴震與章學誠算是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兩大高峰,他們的出現,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是儒家學術思想由“尊德性”向“道問學”這一學術轉向的表徵與邏輯結果。
他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主要著作有:《原善》、《考工记图注》、《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水经注》。
[编辑] 水經注公案
戴震從乾隆三十年(1765)起,開始研究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最終校定《水經注》,前後十年。他三次校訂《水經注》,為《水經注》總計補缺漏字2128個,刪妄增字1448個,正臆改字3715個,使得《水經注》正本清源,還其本來面貌。
戴震在四庫全書館中校勘《水經注》時,曾捲入抄襲趙一清成果的公案。王國維對於戴震的《水經注》是否剽竊問題,撰寫《書戴校水經注後》一文,指斥其非。胡適則為戴震辯護,認為戴震在《水經注》研究方面沒有抄襲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