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學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元學案》,共100卷,最早為明末清初黃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黃宗羲完成《明儒學案》後續修此書,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黃百家续作,又成8卷,後由私淑弟子全祖望於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補述,成91学案,也未竟而卒,後來底稿归勤縣盧氏抱經堂(人盧月船手)、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孫黃徵、七世孫黃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間流入浙江學政陳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馮雲濠受督學何淩漢委託,整认讹钟,始成100卷。成91学案,共记宋元学者超過2000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於浙江,卻毀於鴉片戰爭,光緒五年(1879年)張汝霖再次主導,翻刻於長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學案》,從草創到成書、刊印、通行,前後歷經200餘年。此書為初步了解宋、元二代理學家、哲學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並節錄了宋、元二代諸儒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