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傷寒雜病論》成書於東漢,作者為封號「醫聖」的張仲景。此書總結《黃帝內經》、《難經》之思維體系,實踐於內科辨證論治上,於外感傷寒創設「六經辨證」——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並列方治。並於雜病上,於霍亂病、百合病、陰陽毒、瘧病、虛勞、瘀血病、胸痹病、水飲病、咳嗽病、婦女雜病等皆有涉入,列方處置,堪稱漢醫學之內科學經典,相對於《內》、《難》的生理學經典角色。
目录 |
[编辑] 歷史與版本
[编辑] 現世流通本
此書歷經戰亂之後佚失復現,而分存成兩本——《傷寒論》與《金匱要略》。
至清代由國家編撰,將宋本條文矛盾不一致處一一刪除,成為醫宗金鑑版本。 此二書乃普世公認之《傷寒雜病論》版本。
[编辑] 古本
然而於清末民初,仲景後人流傳出來合一本,分別有《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與《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現前已刊行於世。長沙古本和桂林古本大抵上相同,僅有些微出入,以其較不普及,故後文以桂林古本為代表。
根據桂林古本刊行序文,稱仲景撰有一十三稿;現存宋本之《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為第七稿,而《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為第十二稿。就完整度及一致性(條文不矛盾)上來說,桂林古本較為齊全。其內容多出的篇章主要有:
- 溫病;
- 六淫病——傷暑病、熱病、濕病、傷燥病、傷風病、寒病;
其餘條目、處方或有補宋本所缺者,比如五藏結之處方;或有與宋本不同者,比如宋本的四逆散在桂林古本是柴胡枳實芍藥甘草湯,且出現在「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然而現世亦有說法倡論桂林古本乃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