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法戰爭 | |||||||||||
---|---|---|---|---|---|---|---|---|---|---|---|
{{{partof}}}之一部份 | |||||||||||
|
|||||||||||
參戰者 | |||||||||||
清朝 越南 |
法國第二共和 |
中法戰爭(法語: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戰爭,清朝與法國之間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戰爭之中由於清朝對法宣戰時未召集各國大使,因此不具有公開性,而法國自始至終未向清朝宣戰,僅稱為「報復性軍事行動」。而戰場除了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也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派遣孤拔率領遠東艦隊攻打台灣,控制台灣海峽,佔領澎湖。
戰爭過程中,雙方互有勝敗:法國遠東艦隊固然擊潰清朝南洋艦隊,並攻佔澎湖而封鎖台灣海峽,卻在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戰敗退,而無法拿下台灣,達到威脅中國東南沿海的戰略目的;而清朝雖然海戰慘敗,旗下黑旗軍卻在越南諒山一帶大敗法軍,迫使茹費禮政權垮台,兩國重起談判。可是談判之下簽署的《中法新約》卻令法國取得越南宗主權,重開兩國貿易,使法國意外得到越南等地的殖民地。而戰後清朝重新重視海防,將台灣劃為獨立一省,以強化東南沿海的防務,同時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開始利用與英國等強國的關係增加談判籌碼。
目录 |
[编辑] 起因
[编辑] 過程
战争分为:
- 前期陆战
- 马尾海战
- 后期陆战
[编辑] 影響
停火后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中法签订了《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战后,清政府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正式成立了北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