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唐朝 - Wikipedia

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協作項目 這篇文章是先前的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主題,期間為2006年11月1日起半個月。
目前正在進行条目评选,若達一定分數可成為特色條目
質量提升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往往与汉朝并称“汉唐”。李渊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為都,又設洛阳为东都,太原为北都,合称“三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亚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再次继位才恢复大唐国号。唐朝的国力在开元年间达到顶风,但在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转折点,其后,国力迅速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東亞鄰國如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国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是周成王之地叔虞的封国。北魏时,李虎为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其子李昞后来又晋封唐国公。573年,李昞之子李渊繼承唐國公爵位;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係。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陇西李氏,且《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但这一说法被普遍置疑。现代学者陈寅恪考证则认为李唐是赵郡李氏之后。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湧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而到南北朝门阀制度兴起之时,被列为汉族大姓,和赵郡李氏一起属于门第最高的家族之一。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目录

[编辑] 历史

[编辑] 前期

[编辑] 李渊開國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

隋朝末年,由于隋煬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麗失敗,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三子李元霸早夭,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平阳公主等子女一一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时为天策上将兼秦王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编辑] 贞观之治

主條目:贞观之治

对外方面,太宗時期將原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在内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在职官制度上,则承繼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发展并完善了隋朝所开创的三省六部科舉選士制,为後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計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高士廉和蕭瑀等文臣,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節李勣秦叔寶等武将。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贞观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编辑]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三个嫡子当中,太子承乾與魏王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改立嫡三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于滅了高句丽百济並打敗日本援军。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出家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后與蕭淑妃內鬥,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后及蕭淑妃,并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對,立武氏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帝號,自己称帝,改国号为,稱聖神皇帝,改立李旦为皇嗣。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成为皇帝的女人,从高宗后期算起,武后前后掌权50餘年。由於武后死後的諡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的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后為了制衡甚至打擊北魏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并曾经打算改立皇嗣。傳統史學家對武后批評则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禮、来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后又设北门学士,常繞過門下省,中书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后还发明了“日月當空”这个字--曌(音zhao,第四声),表示其名包含,月为阴日为阳,阴阳调和主宰天下。

武后有男性内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后宮亦很多。武后對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証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后成了後來唐朝后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编辑] 韋氏當權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武敬珲和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復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晋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被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中宗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拥立功臣张柬之和武敬珲等人不久被全部流放诛杀。韦皇后有意成爲第二個武后,安乐公主則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年)韋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謀毒殺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尽韋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復位。

[编辑] 開元之治

主條目:开元之治

李旦继位以后,称睿宗,其妹太平公主与其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睿宗左右为难。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武后以来女人参政的局面。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後,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编辑] 安史之亂

主條目:安史之乱
唐代画家张萱作《捣练图》
唐代画家张萱
《捣练图》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罢免良相张九龄,改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六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開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因与杨国忠不和,在天宝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則自稱大皇帝,年號聖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编辑] 後期

[编辑] 大唐衰落

但是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府兵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编辑] 元和中興

主條目:元和中兴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囘紇、南詔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于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后,繼位的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了宦官的利益。於是經過了永貞内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兴

[编辑] 會昌中興

主條目:会昌中兴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镇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鑑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君主之一,又稱為會昌滅佛

[编辑] 宣宗之治

主條目: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是以唐朝又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景象。唐宣宗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编辑]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之亂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黃巢之亂後,唐朝的基礎被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节度使当中,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编辑] 疆域和政区

大唐盛時疆域圖
大唐盛時疆域圖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安东,西达中亚咸海的安西,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於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主要為隴右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所部)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回紇則入據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減,黃河以西皆不可得,終唐之世對於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喪失。在東北由於新羅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遼河以西,同時契丹、等部族成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詔亦在中唐之後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損失。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编辑] 首都

长安:现在的西安

[编辑] 官吏制度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编辑] 军事

驼背上的西方人,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驼背上的西方人,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军事上,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绩很彪炳的朝代。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据的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時又遠征西兩突厥,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滅高句丽和百济並在白村江战役打敗日本援军,又與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征战。當時唐朝在亞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战绩的基礎。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小勃律吐火羅在内的中亞諸国相遇,结果唐朝在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战败,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和胡化。

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漢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比较重要的有混血胡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阿史那社尔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破坏导致府兵制改为征兵制和募兵制。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度使的兵力。自始唐朝在军事上失勢:内有藩镇割據,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的入侵。例如唐朝需要借回纥兵来平定安史之乱,763年吐蕃军曾经占领长安达十五日,南诏军一度攻打成都并占领安南直至十国南汉才收回。唐朝防备南昭之士兵不满又导致了庞勋之变。后来的黄巢的流寇叛亂导致朱全忠和沙陀李克用的爭战,直至唐朝灭亡后依然未平息。

[编辑] 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三彩的马,收藏于上海艺术博物馆
唐三彩的马,
收藏于上海艺术博物馆

唐朝为中华文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唐朝,诗歌的格律系统化,出现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首都長安小雁塔近景
首都長安小雁塔近景

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从唐传奇起,小说真正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唐朝的传奇代表作有:枕中记,莺莺传和李娃传等,这些作品为后世宋朝的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编辑] 外交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友好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编辑] 帝王年表

唐朝李氏血缘关系
唐朝李氏血缘关系
唐朝和武周 618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唐朝(武周前) 618年690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被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被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武周後) 705年907年
中宗
(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
(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祐 904年

哀帝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祐 904年-907年
  • 李祝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前朝
隋朝
中国朝代 后朝
五代十国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