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去中國化 - Wikipedia

去中國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由於近期的頻繁破壞此頁已被半保護,匿名用戶或新註冊用戶不能編輯
若需修正條目,可登入以作修改、利用討論頁提出,或申請解除本保護
(保护并不是对目前页面版本的认可。另外,本模板僅為告示用,若要保護頁面請提出請求。)
 本文記述一項新聞動態隨事件進展,內容可能迅速變動並更新。

去中國化,有時亦稱脱漢,是指隨著近現代中國的衰落,一度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並曾與中國的中央政權存在直屬或一定的附屬關係的國家或地區,為蛻除中原文化的至上正統地位,建立本地獨特自主的國族認同、文化語言的一種政治社會運動。去中國化通常與住民自決理論,以及當地的獨立運動緊密結合,同時通常均有國外(一般是西方)支持者的參與及協助。19世紀以來,越南韓國/朝鮮都發生過「去中國化」的活動。現在媒體提到「去中國化」時,往往特指台灣目前的去中国化运动。

目录

越南與朝鮮的去中國化

越南朝鮮本來就有跟中原文化相異的當地文化及語言,只是當地的統治者及高級知識份子曾一度尊中原文化為正本。在政治與教育方面,正式公文與書籍一度僅以漢字甚至漢語寫成,但民間活動一直有其本來的口語及文化。越南朝鮮的去中國化過程,涉及取消漢字的官方地位,而發明並推行本地語言的書面語,以及正式明確地脫離以中國為宗主的附屬國關係。現在的韓國人通常只把漢字應用於專有名詞(國名、地名、人名等)。

參見:喃字 朝鲜汉字

日本的去中國化

日本和朝鮮類似,原有跟中原文化相異的當地文化及語言,直到大化革新前後,日本吸收了不少中原文化以及漢字,正式的書寫語也採用漢文。明治維新前後,日本曾有脫亞入歐的論調,並存在是否廢棄漢字,改用假名羅馬字的爭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於1946年制定了當用漢字表,以最終全面廢除漢字為目的[來源請求]‎‎‎,對漢字的使用數量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但是在1980年代,當用漢字表被常用漢字表所取代,廢除漢字也不再被當成目標了。這可能是因為漢字表已經通行數十年,語言學有了新發展,世界情勢也有所改變,全面廢除變得十分困難的緣故。另外,日本人同朝鮮人的不同民族心態,加之日本在近代國運較順利,也或許是日本不一味清理漢文化影響的原因。

參見:日文漢字 日本國語國字問題

台灣的去中國化

背景

台灣大規模的去中國化運動主要是在1990年代後期,尤其是2000年民主進步黨首次執政以來,開始有了大幅推展。與越南朝鮮不同的是,台灣社會的主體具有漢族血統及其文化傳承,且長久以來通用語言也都是漢語系。臺灣在去中國化運動之前的國族認同,大致為中國國族認同。

儘管已知的台灣最先住民是屬於太平洋地區南島文化台灣原住民,但自17世紀鄭成功佔領台灣以來的近四百年,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漢人先後到台灣墾殖,將中華文化傳入台灣,並跟隨漢人的擴展而生根發展。現在,台灣原住民已不及總人口的2%,其餘人口基本為漢人,並大致可以分為1949年前遷台的「本省人」(約佔84%,又分為閩南人客家人),以及1949年後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及軍隊遷台的「外省人」(約佔14%)。

台灣在1895年1945年間由日本統治。日治時期(又稱「日據時期」)初步完成了現代化,工業及社會有巨大發展,台灣社會在此期間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1949年後,海峽兩岸處於隔離、分治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了中國大部分的區域,使得中華文化在其統治區有了獨特於其他華人社會的變化。同時,因中華民國美國邦誼深厚,而使得台灣也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兩岸長久隔離、分治的歷史因素,已使台灣社會與中國大陸社會有了相當的差異。目前的臺灣社會是以華人文化為主、兼揉日美、並富有台灣地方特色。

溫和的「去中國化」看法是,確立台灣的本土性,反對以植入高壓的方式用國民黨定義的中國文化當作台灣文化的主要核心。台灣文化應當包括多元的內涵,舉凡在地民眾生活史的經驗,都應當是重要對象。這樣的思想實質上尚難稱為「去中國化」,而只是修正「中國中心」(或稱「中華思想」)的傳統歷史與文化視野。只是在中國大陸的話語環境下,被貼上了“去中國化”的標簽而已。

激烈的「去中國化」看法認為,中國文化封建落後,缺乏人權民主,毫無法治觀念,不講個人衛生,不符合現代性,對台灣主體意識和獨立國家的危害極大,必須徹底剷除。另行構建以鶴佬人文化、台灣原住民南島文化、客家人、中國新移民等住民生命共同經歷,以及荷蘭、明鄭、日本美國等外來因素,建立全新的文化母體。這樣的態度,則不僅是修正中國中心傳統,而是掃除中國文化在台灣的要素。

內容

台灣的去中國化運動,宗旨是經由強化臺灣本土的文化及語言,建立基於臺灣本土的臺灣國族認同,並經持續強化使之發展成熟、自立,且能與中國大陸社會有更明確的分別。支持這種運動的人認為,在建立屬於臺灣自己的國族認同的同時,對文化內容(中華文化)及國族認同(中國國族認同)做適切釐清是極為必要的。且支持者認為,雖然中華文化亦是台灣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但唯有建立臺灣本土優先的核心價值,同時採納中華文化之部分,並將之內化為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才可能使台灣文化持續、有特色地獨自發展,並使台灣最終發展為獨立國家

就支持去中國化的人而言,去中國化是本土化的一環,乃融合傳統文化、台灣特色、美日等外來文化的運動,意在消除台灣社會原先的中國國族認同及臺灣跟中國大陸社會在文化上的重疊性,而非去除傳統文化(中華文化)。但反對者則認為 ,去中國化運動乃台獨人士藉建立本土認同的理由,意圖在文化上建立漸進台獨的基礎,進而讓臺灣社會逐漸否定中國國族認同,且與中國大陸社會劃清界線。因此,反對者往往質疑去中國化運動是台獨運動置入性行銷手段。

一般而言,反對去中國化的人們,或是積極擁抱中國國族認同,或者對華人文化極為熱中,因此認為自己仍是中國人的一份子。以上兩者,常被支持去中國化者批評為「賣台」(即將臺灣賣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支持者眼中的中國)、「不愛臺灣」等等。

但是,反對去中國化的人其實並不一定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定義的中國。事實上,這些反對者所認同的中國,往往多指的是中華民國的中國,或是文化上的中國民族。反對者通常將這些支持者對自己的指控,解讀為部份政治人物為了促進台獨的政治操作。

自大規模實施以來,臺灣的去中國化運動常常走走停停,在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對立聲浪中搖擺,成為臺灣社會統派與獨派時常炒作的議題。因此亦有輿論指出,標榜建立臺灣國族認同的去中國化運動,其實反而分裂了臺灣社會,加深了台灣人彼此之間的對立與仇恨。

不過整體而言,過激的「中國化」或「去中國化」都不得到多數人的支持。但隨著民眾自覺及本土意識抬頭,臺灣社會中去中國化運動目前較占上風。

不同看法

台灣去中國化運動的方法也有激進或溫和的區別:

  • 溫和措施:
  1. 承認國際認同的中國(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簡稱,強調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簡稱是台灣(Taiwan)而非中國(China),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分;並最終建立獨立的台灣共和國
  2. 重新定義中國人為國籍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公民,與種族、文化上的漢人華人加以區分。並藉由中華民國(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概念,以使台灣人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僅是含有漢族血統的漢人與中華文化素養的華人
  3. 以台灣地理做為主體詮釋歷史,而非國民黨乃至於清朝及之前之封建政權之延續為主體,割裂大陸與台灣的歷史及文化連結。
  4. 不再僅把中華文化當成台灣的唯一正統文化,而是發掘舊有或發展新創的本土文化,同時吸取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之融合內化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 激進措施
  1. 廢除在台一切宣揚「中國文化優越」的圖騰、論述。包括國民政府命名的道路、國營事業、紀念物等等。
  2. 重新詮釋中國文化在台灣的影響,並將其中對台灣建國造成障礙的因素努力克服。例如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最終處理;金門馬祖等未經馬關條約日治時期現代化經驗,遺留濃厚中國福建省政治符號(如殘餘的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廈門分院)和地方意識的地區的最終處理。
  3. 重建台灣文字。除了確立「四大族群」母語都是官方語,特別需要將鶴佬語羅馬化,即推動教會羅馬式的台語文普及。反對使用漢字、羅馬字摻雜的台語書寫法。
  4. 揚棄漢文化中的一切不利台灣現代化、與自由民主接軌的成分,進行全面的台灣文化維新。
  5. 積極進行台灣人,特別是原住民、平埔族鶴佬人等的血統基因研究。目前已經有陽明大學、中研院、台灣大學醫學院等機構部分研究顯示,上述台灣人群主幹的血統和人種與漢人頗有差異,而接近古越人和太平洋南島人群,其基因具有南島、漢人、荷人、東洋等多種成分。原住民族與鶴佬語也具備南島、荷蘭、日本等多種語系的要素。推動此一研究應用於政策指導,剋除「漢人」易與「華人」糾纏不清的缺點,堅定「去中國化」的正當性和決心。

台灣去中國化的民間效果

去中國化是台灣本土化運動的一個重要面向,其成效的調查可以從台灣住民自我認知是「什麼人」的民調中得到反映。台灣傾向泛藍與較認同中國人立場的聯合報,在2006年的一項報導(11月18日)中也不諱言,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民調顯示,如果中共允許台灣人民自由選擇台灣的前途,認為台灣應該獨立的比例約62%;如果中共不允許台灣獨立,支持台獨­也有54%。

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台獨,逐漸不受中方軍事威嚇或經濟交流的影響。而過去中國政府相信,武力犯台的威脅、經濟封鎖、外交等因素,會影響台灣民眾是否願意支持台獨。這項調查似乎顯示,台獨不顧中、美強權的壓力和島內統派反對,已經成為民意主流。此一研究名為「二○○六台灣、香港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由政大選研中心、日本琉球大學、香港大學共同主持,在四地同­時抽樣一千名以上成年民眾。結果也顯示,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增加,去年56%、今年增加至60%;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略減一個百分點,約34%。台灣和香港、澳門、沖繩比較,台灣人自我認同最高,香港自我認同僅13%、澳門15%、沖繩30%。

中國的文化變革

中國近代在文字政治風俗、傳統文化等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革命或變化,有些如漢語拉丁化簡化字體、破除儒家文化等作法和日韓等國有近似之處,但目的又不盡相同。雖然一般並不稱之為「去中國化」,但是這些舉動被傳統文化的支持者批評為破壞中華文化

參見條目

外部連結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