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阿波罗计划 - Wikipedia

阿波罗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波罗计划徽标
阿波罗计划徽标
月球轨道中的指令/服务舱
月球轨道中的指令/服务舱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61年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2006年)为止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尽管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因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目录

[编辑] 背景

[编辑] 选择任务模式

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
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

在登月成为主要目标后,阿波罗计划的决策者们开始面临如何才能尽可能安全、经济、简单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曾有四个方案被考虑:

  • 直接起飞:此计划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星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
  • 地球轨道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集合并对接。整个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
  • 月球表面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航天器被发射:一艘自动航天器携带推进系统,先期登月;载人航天器晚些发射。推进系统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载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
已登月的登月舱
已登月的登月舱
  • 月球轨道集合: 这个方案由约翰·C·霍博尔特的团队提出。这种方案是一艘较大的航天器,称为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称为登月舱。指令/服务携带从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进入地球大气层所需要的隔热板。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留在月球轨道。3名宇航员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务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

于其他几个方案不同,月球轨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时在月球上起飞航天器的质量大大减小。通过将登月舱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月球起飞质量得以再次减小。

登月舱本身分为两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时降落,后者在任务完成后起飞与指令/服务舱会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当时的顾虑是次数较多的对接和分离所提出的技术难度。

[编辑] 各次任务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下表中用粗体标出的宇航员曾经登月。请参看阿波罗宇航员列表

任务 徽章 任务 徽章
阿波罗1号
阿波罗7号近地轨道指令/服务舱飞行
阿波罗8号:月球轨道指令/服务舱飞行
阿波罗9号:近地轨道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飞行
阿波罗10号:月球轨道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飞行
阿波罗11号:登月
阿波罗12号:登月
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成功返回
阿波罗14号:登月
阿波罗15号:登月
阿波罗16号:登月
阿波罗17号:登月

[编辑] 阿波罗1号

阿波罗1号成员(左起:格里森、怀特、查菲)
阿波罗1号成员(左起:格里森、怀特、查菲)
主條目:阿波罗1号

阿波罗1号是美国第一次由三名宇航员执行的太空任务。计划中将于1967年2月发射的阿波罗1号1月27日进行一次例行测试时,指令舱突然发生了大火,三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15秒内全部不幸遇难。当时他们正在34号发射台土星IB号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飞船座舱里面。因为当时土星IB火箭并没有注入推进剂,所以火箭并不会着火,阿波罗飞船也不会着火,也没有人想到航天器会在地面着火,所有的灭火装置或者被拆除或者被移走,而大火却突然发生了。

事后,一个专门小组对这场事故作了详尽的调查,但没有弄清着火的确切原因。他们对事故做了鉴定,起火的最可能原因是飞船导线发生短路,而阿波罗飞船座舱里使用的百分之百氧气又使火势加剧。另一个导致宇航员死亡的因素是宇航员进入座舱的舱门需要九十秒钟才能打开。这场火灾导致了宇航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

[编辑] 阿波罗7号

阿波罗7号成员(左起:埃斯利、施艾拉、康尼翰)
阿波罗7号成员(左起:埃斯利、施艾拉、康尼翰)
主條目:阿波罗7号

阿波罗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发射的载人任务。整个任务全长11天,也是美国首次三人航天任务。

由于本次任务不需要登月舱,土星IB火箭作为运载火箭被首次使用,而不是其他阿波罗任务所使用的推力更强的土星5号

阿波罗1号悲剧性的大火对美国航天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大火之后,指令舱很多地方都被修改以确保安全,飞行中很多安全隐患也被加以防范。阿波罗7号的成功重新带给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心。

由于此次任务,瓦尔特·施艾拉成为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水星、双子星以及阿波罗三项航天计划中均执行过任务的宇航员。

[编辑] 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成员(左起:洛威尔、安德斯、博尔曼)
阿波罗8号成员(左起:洛威尔、安德斯、博尔曼)
主條目: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二次载人飞行。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原计划中,阿波罗8号应该首次使用登月舱(LM)。但当第一个登月舱模型1968年6月被运到卡纳维尔角时出现了上百个问题。登月舱的主要承包商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预测登月舱最早要到1969年2月才能作好发射准备。阿波罗太空船办公室主任乔治·洛(George Low)于8月份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宇航局可以在1968年12月进行一次只携带指令/服务舱的任务,但不是重复阿波罗7号近地轨道飞行,而是将指令/服务舱一直开到月球。这会允许航空航天局测试原本要等到阿波罗10号才能测试的程序。这次计划的改变也有来自中央情报局担心苏联于12月先于美国进行载人环绕月球飞行,以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再次落后的原因。

航空航天局只针对阿波罗8号作了几个月的准备。计划中的包括的硬件只被使用了几次:土星5号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计划中也只执行了一次载人任务。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成功完成约翰·肯尼迪60年代成功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 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这是历史上观众最多的电视直播之一。

[编辑]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成员(左起:塞尔南、斯塔福德、杨)
阿波罗10号成员(左起:塞尔南、斯塔福德、杨)
主條目: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 (11.08千米/秒)。

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目前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登月舱的起飞部分目前在环绕太阳,是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登月舱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飞部分(阿波罗5号、9号13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光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留在了月球轨道,最终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都按计划坠落在了月球表面)。

阿波罗10号完成了所有测试航天器表现以及检查细节的飞行目标。

[编辑]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成员(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阿波罗11号成员(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主條目: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发射于1969年7月16日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表静海附近,被阿姆斯特朗称为“静海基地”(阿姆斯特朗在降落后向指挥中心报告“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阿波罗11号登月的准确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

从60年代初期开始,“太空竞赛”的胜利“标准”被定义为率先登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阿波罗11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同样,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1969年7月登月,也完成了肯尼迪总统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国会在1970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成功返回的承诺。

[编辑]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成员(左起:洛威尔、斯威格特、海斯)
阿波罗13号成员(左起:洛威尔、斯威格特、海斯)
主條目: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七次载人任务,发射于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在计划中是第3次登的任务,但是由于飞船在抵达月球前发生的氧气罐爆炸,电力和氧气均大量损失,所以登月计划被放弃,3名宇航员最终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罗13号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在地球轨道外放弃的任务,由于未进入月球轨道(仅绕过月球以利用月球引力加速返回地球),三位宇航员创造了人类太空飞行高度记录。

阿波罗13号在发生爆炸的时候曾经对休斯顿指挥中心回报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这句话后来不断地被各种星际任务相关的电视节目与电影使用,变成了整个任务里面最有名的一句话。

不过,上述的这句通常被引用的句子其实不太正确。当时讲出来的真正句子应该是:“好,休斯顿,我们这里已经出问题了(Okay, 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here)”,出自斯威格特之口。稍后洛威尔则回报了一句类似的话:“休斯顿,我们已经出问题了(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阿波罗13号被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失败”,三位宇航员以及地面指挥人员的英勇事迹后来被搬上银幕:阿波罗13号。

[编辑] 阿波罗15号

阿波罗15号成员(左起:斯科特、沃尔登、艾尔文)
阿波罗15号成员(左起:斯科特、沃尔登、艾尔文)
主條目:阿波罗15号

阿波罗1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本次任务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与此同时,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科学仪器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编辑] 阿波罗17号

阿波罗17号成员(左起:施密特、塞尔南(坐)、埃万斯)
阿波罗17号成员(左起:施密特、塞尔南(坐)、埃万斯)
主條目:阿波罗17号

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成功登月的太空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一次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阿波罗计划中的唯一一位科学家,地质学博士哈里森·施密特在阿波罗17号中担任登月舱驾驶员。他和与塞尔南在3次月球行走时收集了111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阿波罗17号创造了阿波罗计划中的很多记录,包括最长的登月飞行;最长的月表行走时间;阿波罗17号收集了最多的月球标本,也在月球轨道中航行了最长的时间。

在即将结束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之前,指令长尤金·塞尔南在登月舱前说道:“在我们离开月球的陶拉斯-利特罗山谷时,我们来过这里,我们现在要离开这里;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回到这里的。在我迈出离开月球的脚步时,我想说美国今日对太空的挑战将铸造人类明天的命运。愿上帝与阿波罗17号同在。”

[编辑] 宇航员

阿波罗9号成员(左起:麦克迪维特、斯科特、施威卡特)
阿波罗9号成员(左起:麦克迪维特、斯科特、施威卡特)
阿波罗12号成员(左起:康拉德、高尔登、宾)
阿波罗12号成员(左起:康拉德、高尔登、宾)
阿波罗14号成员(左起:罗萨、谢泼德、米切尔)
阿波罗14号成员(左起:罗萨、谢泼德、米切尔)
阿波罗16号成员(左起:马丁利、杨、杜克)
阿波罗16号成员(左起:马丁利、杨、杜克)

以下的宇航员曾在阿波罗计划中执行过飞行任务:

来自水星计划7人

来自第二组宇航员

来自第三组宇航员

来自第四组宇航员

来自第五组宇航员

[编辑] 返回标本

月球铁方解钙长石,编号60025。由阿波罗16号的宇航员在月表高地笛卡尔环形山附近找到。
月球铁方解钙长石,编号60025。由阿波罗16号的宇航员在月表高地笛卡尔环形山附近找到。
月球任务 返回标本
阿波罗11号 22千克
阿波罗12号 34千克
阿波罗14号 43千克
阿波罗15号 77千克
阿波罗16号 95千克
阿波罗17号 111千克
主條目:月岩

阿波罗计划的各次登月任务共带回了381.7千克月球岩石标本,大部分目前储存在休斯敦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中。

通过放射测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月表岩石标本与地球相比都很古老。最年轻的月表岩石都比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岩石要久远。月海中的玄武岩标本的年龄多在32亿年左右,高地中的标本甚至达到46亿年的年龄。由此可见,月球是在太阳系早期形成的。

大卫·斯科特詹姆斯·艾尔文在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时找到的起源石是月球岩石标本中最重要的岩石之一,被认为是在月球诞生时形成的。

许多月球岩石似乎集中在微流星形成的撞击环形山中;在地球上由于有较厚的大气层而不可能出现类似情景。

[编辑] 尾声

近来,由于对美苏争霸时期的问题的一系列揭秘,对其真实性开始有争议。随着不断的媒体报道和相关者披露内幕,不少人(据称美国就有约2000万)认为这和“星球大战计划”一样,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场世纪大骗局,而且还对其本身的可行性提出种种质疑。质疑登月真实性的人所宣称发现的疑点都是基于NASA公布的月球照片。而相信登月真实性的人则尽可能合理地对这些疑点进行科学解释。目前,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阿波罗计划是真实的,并有很多人认为那些宣称“披露内幕”或妄图否定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要么带有经济、政治目的,要么就是宣扬伪科学的伪科学主义者。

[编辑] 其它

阿波罗计划的总投资为254亿美元(1969年),折合2005年的1350亿美元。其中阿波罗飞船和土星火箭的花费大约为850亿美元(2005年)。

总重为381.7公斤的月球矿石在阿波罗计划中被带回地球。现在绝大部分矿石保存在休斯顿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少数被美国政府分配到全国各个实验室进行分析,或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各国政府。

[编辑] 请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美国政府载人航天计划
正在进行:航天飞机 | 国际空间站 (合作) | 星座计划 (未来)
过去:水星 | X-15 (亚轨道) | 双子星 | 阿波罗 | 天空实验室
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与前苏联合作) | 航天飞机-和平号 (与俄罗斯合作)
未进行:人类最早进入太空 | 猎户座 | 动力滑翔 | 载人轨道实验室
自由号空间站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 轨道太空飞机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