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熱帶氣旋 - Wikipedia

熱帶氣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0年夏,碧利斯趨向台灣。
2000年夏,碧利斯趨向台灣。

熱帶氣旋是一種低氣壓天氣系統,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他移動主要受到科氏力及其他大尺度天氣系統所影響,最終在海上消散、轉化為溫帶氣旋或在登陸陸地後消散。登陸陸地的熱帶氣旋可以造成嚴重的財產或人命傷亡,是由天氣引發天災的一種。不過熱帶氣旋亦是大氣循環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將熱能赤道地區帶往較高緯度。

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是它的能量來自水蒸氣冷卻凝固時放出的潛熱。其他天氣系統如溫帶氣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氣溫差所造成。熱帶氣旋登陸後,或者當熱帶氣旋移到溫度較低的洋面上,便會因為失去溫暖而潮濕的空氣供應能量,而減弱消散或轉化為溫帶氣旋

熱帶氣旋的氣流受科氏力的影響而圍繞著中心旋轉。在北半球,熱帶氣旋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旋轉。

不同的地區習慣上對熱帶氣旋有不同的稱呼。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國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習慣上稱當地的熱帶氣旋為颱風。而大西洋沿岸地區則習慣按照強度稱當地的熱帶氣旋為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或颶風。其他地方對熱帶氣旋亦有不同稱呼及不同定義。氣象學上,則只有風速達到某一程度的熱帶氣旋才會被冠以「颱風」、「颶風」等名字。南半球常採用Cyclone一字作Tropical Cyclone的簡稱,在民間常被誤譯為旋風,但正確翻譯應是氣旋或熱帶氣旋。氣象學上,旋風是對氣旋吹襲時的風向的一種描述,又稱旋轉風。

目录

[编辑] 熱帶氣旋級別

不同的地區對熱帶氣旋有不同的分級方法,但基本上可分為:

名稱 中心持續風力 結構
熱帶擾動   熱帶氣旋的初型;沒有明顯組織的雷暴。但可能發展成熱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 8級以下,即≤17.1米/秒,
每小時不足33海浬/62公里
持續而有組織的雷暴及雲,有明顯的表面對流。由相關氣象機構發出熱帶氣旋編號。
不同的地理區域有不同的名稱:
熱帶風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
熱帶風暴: 北大西洋、東北太平洋
熱帶氣旋: 南太平洋、東南印度洋
氣旋性風暴: 北印度洋
熱帶風暴 : 西南印度洋
8至9級,即17至24.4米/秒
每小時34至47海浬/62至88公里
持續有組織的雷暴及雲,開始出現明顯的氣旋形狀。由各海洋負責之氣象中心命名。
不同的地理區域有不同的名稱:
強烈熱帶風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
熱帶風暴: 北大西洋、東北太平洋
熱帶氣旋: 南太平洋、東南印度洋
強烈氣旋性風暴: 北印度洋
強烈熱帶風暴 : 西南印度洋
10至11級,即24.5至32.6米/秒
每小時48至63海浬/89至117公里
部分地區如美國沒有此級,而是併入熱帶風暴
不同的地理區域有不同的名稱:
颱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
颶風: 北大西洋、東北太平洋
強烈熱帶氣旋: 南太平洋西部、東南印度洋
非常強烈的氣旋性風暴: 北印度洋
熱帶氣旋 : 西南印度洋、南太平洋中部
12級以上,即33米/秒
每小時63海浬/117公里以上
风眼開始形成,熱帶氣旋進入發展成熟

(關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颱風分級及名稱,參看颱風。)

美國,颶風會再根據強度分為一至五級:

  • 一級颶風中心持續風速64至82海浬,或119-153公里
  • 二級颶風中心持續風速83至95海浬,或154-177公里
  • 三級颶風中心持續風速96至113海浬,或178-209公里
  • 四級颶風中心持續風速114至135海浬,或210-249公里
  • 五級颶風中心持續風速超過135海浬,或249公里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稱中心持續風力超過每小時150英里或241公里(67米/秒)的颱風為超級颱風(SuperTyphoon, STY)。

请注意: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持續風速指10分鐘平均風速。但是美國的持續風速為地面上10米的1分鐘平均風速。根據美國的定義所測量到的平均風速,會比聯合國定義的稍高。其近似换算公式为:10分钟平均风速=1分钟平均风速*0.88

[编辑] 熱帶氣旋命名及編號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最高記錄是5個同時存在,這也是全球的記錄),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各颱風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1999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而美國海軍則為整個太平洋內的熱帶低氣壓編配一個兩位數字編號(後來改成兩位數字加上英文字母)。

為減少混亂,日本在1981年獲委託為每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內的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國際編號,但容許其他地區繼續自行給予編號。自此,在大部分國際發布中,發布機構會把國際編號放在括號內(JTWC除外)。

2000年開始,日本氣象廳會同時根據一套新名單為這些熱帶氣旋命名。這些名字及編號除了用於為國際航空及航海界發放的預測和警報外,亦是向國際媒體發放熱帶氣旋消息時採用的規範名稱。

現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的名字,由國際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東亞區內的會員提供,各交十個名字,分為五組,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第一个重新开始)。

命名的删除: 如当前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对生命或财产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国际气象组织会讨论决定,是否将其从循环名单中删除,再由原来这个名称的国家重新提交新的名称,而提供名字的地區亦可自行要求更換名字。新的名字必須獲國際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全體通過。

來源 I II III IV V
柬埔寨 達維 康妮 娜基莉 科羅旺 莎莉嘉
中國 海葵 玉兔 風神 杜鵑 海馬
北韓 鴻雁 桃芝 海鷗 彩虹 米雷
中國香港 啟德 萬宜 鳳凰 彩雲 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撾 布拉萬 帕布 巴蓬 凱薩娜 洛坦
中國澳門 珍珠 蝴蝶 黃蜂 芭瑪 梅花
馬來西亞 杰拉華 聖帕 鸚鵡 茉莉 苗柏
密克羅尼西亞 艾雲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瑪都
菲律賓 碧利斯 丹娜絲 黑格比 盧碧 塔拉斯
南韓 格美 百合 薔薇 銀河 奧鹿
泰國 派比安 韋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國 瑪莉亞 范斯高 海高斯 奧麥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寶霞 羅莎 美莎克 燦都 納沙
中國 悟空 海燕 海神 電母 海棠
北韓 清松 楊柳 紅霞 蒲公英 尼格
中國香港 珊珊 玲玲 白海豚 獅子山 榕樹
日本 摩羯 劍魚 鯨魚 圓規 天鷹
老撾 象神 法茜 燦鴻 南川 麥莎
中國澳門 貝碧嘉 琵琶 蓮花 瑪瑙 珊瑚
馬來西亞 溫比亞 塔巴 浪卡 莫蘭蒂 瑪娃
密克羅尼西亞 蘇力 米娜 蘇迪羅 凡亞比 古超
菲律賓 西馬侖 海貝思 莫拉菲 馬勒卡 泰利
南韓 飛燕 浣熊 天鵝 鮎魚 彩蝶
泰國 榴槤 威馬遜 莫拉克 暹芭 卡努
美國 尤特 麥德姆 艾濤 艾利 韋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環高 桑達 蘇拉

[编辑] 其餘地區的熱帶氣旋命名

當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強度後,會由世界氣象組織轄下的氣象中心命名。各海洋負責之氣象中心如下:

  • 西北太平洋(換日線以西):日本氣象廳
  • 太平洋(140-180°W):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夏威夷)
  • 東北太平洋(140°W以東)及北大西洋: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 北印度洋:印度氣象部門
  • 南大西洋:此區極少出現熱帶氣旋,故不設命名制度
  • 東南太平洋(120°W以東):此區未有熱帶氣旋紀錄,故不設命名制度
  • 西南太平洋(160°E-120°W):斐濟氣象部門 (如果熱帶風暴在25°S以南形成,紐西蘭氣象部門應咨詢菲濟當局)
  • 珊瑚海、東南印度洋(90-160°E):巴布亞新畿內亞、布里斯班、達爾文及柏斯氣象部門 (責任範圍分界圖,此區情況較複雜,圖中西北方屬印尼責任範圍,但因技術問題,目前由達爾文及伯斯氣象部門按此圖的分界代為負責命名)
  • 南印度洋(55-90°E):毛里裘斯氣象部門
  • 西南印度洋(55°E以西):馬達加斯加氣象部門

[编辑] 形成

熱帶氣旋的能量來自水蒸氣凝固時放出的潛熱。形成熱帶氣旋的條件有:

  • 低層水平風切變造成的氣流輻合
  • 來自廣闊海洋,溫暖而潮濕的空氣。海水表面溫度不低於26.5°攝氏;水深不少於五十米。
  • 地轉偏移力(科氏力),離赤道超過三至五個緯度(當中亦有少數例外的,其氣流偏轉力可能由其他條件補足)。
  • 不強的垂直風切變
  • 高空有外散氣流的環境,垂直大氣不穩定,即對流層溫度隨著高度下降,對流層中部相對潮濕

[编辑] 主要源地

幾乎所有的熱帶氣旋都是在赤道南北三十緯度以內的範圍內生成。當中大約87%是在南北緯二十度之內。因為地轉偏移力弱小的關係,南北緯十度以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較少,但並非罕見。

每年地球總共平均有80個熱帶氣旋生成,主要產地有:

[编辑] 罕見源地

以下的海洋很少會生成熱帶氣旋:

  • 南大西洋: 由於較低的海水溫度、強烈的垂直風切變,至今只曾發現有三個熱帶氣旋在南大西洋形成。
  • 北太平洋中部:強烈的垂直風切變令很少熱帶氣旋可以生成
  • 地中海:只有極少數類似熱帶氣旋的風暴曾經形成。
  • 十分接近赤道的海域: 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 難以形成熱帶氣旋的旋轉動力。例如在2001年颱風「畫眉」,和2004年於北印度洋生成的熱帶氣旋Agni,都是罕见的近赤道台风。畫眉生成的緯度竟位於北緯1.5度,Agni更是破紀錄的北緯0.7度。Agni的生成是一個謎,有待科學家探究。

[编辑] 生成時間

熱帶氣旋活動在下半年水溫較高時較為活躍。不同地方的亦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 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熱帶氣旋,但活動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初最多。
  • 北大西洋及北太洋東部則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
  • 南半球的熱帶氣旋在十月底開始,至五月左右結束,當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是高峰。

[编辑] 路徑

西北熱帶氣旋的主要生成地區可分為:

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目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范围基本上决定了台风的路径,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编辑] 西行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形成後,向西移動,並逐漸稍為偏北。於不同緯度生成的熱帶氣旋所經過的地區不一。緯度較低時會橫過菲律賓後進入南中國海,最後在中國廣東、海南,或越南登陸。緯度較高時可以經過巴士海峽,影響台灣,然後在廣東、福建登陸。由於冬、春兩季,副高位處較南,所以每年11月至5月的颱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亦會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中國海,最後在越南登陸,間中亦影響泰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例如1989年的颱風Gay。

[编辑] 西北型

路徑和西行型接近,但向北分量增加。西北型颱風可以橫過台灣或穿越巴士海峽、之後在中國廣東及福建沿岸登陸;亦可能經過琉球群島,在中國浙江、江蘇一帶沿海登陸。這種路徑的颱風多數出現於每年盛夏七至八月間。

[编辑] 轉向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或關島附近形成後,先向西北偏西移動,至北緯15至30度附近轉向西北,最後轉向北和東北,成一拋物線。在11月至5月,多數轉向型熱帶氣旋在東經130度以東的太平洋上轉向北,較少登陸東亞陸地,主要影響太平洋上的島嶼。6月和10至11月的轉向型熱帶氣旋亦多數在海上轉向。7至8月的熱帶氣旋在較北、較西的地方轉向,途徑可以影響台灣、東海或中國東部沿岸浙江、江蘇等地,轉向後可以影響中國的山東、遼寧;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

[编辑] 特殊路徑

部份熱帶氣旋因外圍引導氣流不明,或受另一熱帶氣旋影響(如藤原效應),路徑出現打轉、停滯等。

台风Gay在泰国Chumphon造成的破坏
台风Gay在泰国Chumphon造成的破坏

[编辑] 結構

一個成熟的熱帶氣旋有以下的部分:

  • 地面低壓:熱帶氣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海面部分是一個低壓區。地球海平面上所錄得最低的氣壓(870hPa)是在熱帶氣旋中心所錄得的。
  • 暖心:熱帶氣旋的暖濕空氣環繞著中心旋轉上昇,過程中水氣凝結釋放大量潛熱。熱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佈。熱帶氣旋內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氣溫都比氣旋外為高。
  • 螺旋雨帶: 在熱帶氣旋的外圍有螺旋雨帶。在北半球,螺旋雨帶向逆時針方向繞中心運動。擁有多條螺旋雨帶的熱帶氣旋一般較強及發展成熟。
  • 風眼: 強烈的熱帶氣旋最中心是下沉的空氣,將形成一個風眼。眼內的天氣通常都是平靜無風,無雲,甚至時有陽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濤洶湧)。眼內的地面/海面溫度是熱帶氣旋內最低的;而在高空則是最高的。風眼通常都是呈圓形,直徑由8公里至200公里不等。較弱的熱帶氣旋的風眼可能被中央密集雲團區遮蔽,從衛星圖像看不出來。
  • 中央密集雲團區/風眼牆:包圍眼的是圓桶狀的風眼牆或眼壁,風眼牆內對流非常強烈,亦是熱帶氣旋風力最強的地方。強烈的熱帶氣旋有眼壁更新週期,產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內壁,但成因未明。雷達可見更新週期中的熱帶氣旋出現雙重眼壁。
  • 外散環流:熱帶氣旋的高空呈反氣旋式外散環流。地面/海面的風是呈強力向內旋轉,隨著高度上昇減弱,最終改變方向。原因是與中心的暖芯有關。

[编辑] 消散

熱帶氣旋通常在以下情況下消散:

  • 移入陸地。因為失去維持能量的暖濕空氣,而迅速減弱消散。多數的強烈熱帶氣旋登陸後一至兩天即變成組織鬆散的低壓區。但是若果能夠重新移到溫暖的洋面上,它們可能會重新發展。移經山區的熱帶氣旋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減弱。
  • 在同一海面上滯留過久,消耗熱能後消散
  • 遇上垂直風切變,對流方向受破壞
  • 弱的熱帶氣旋被另一低壓區影響,受破壞而成為非氣旋性雷暴
  • 進入冷水地區,失去熱帶氣旋特質,變成溫帶氣旋


[编辑] 影響

成熟的熱帶氣旋釋放的熱量可達 6x1014,比所有人類的發電機加起來高二百倍,或等於每二十分鐘引爆一顆一千萬噸的核子彈。

在海上的熱帶氣旋引起滔天巨浪,狂風暴雨。所有的船隻得知熱帶氣旋接近,都會盡量遠離,有時國際航運會受影響。但是熱帶氣旋以登陸陸地時所造成的破壞最大。直接破壞包括:

  • 大風:颶風級的風力足以損壞以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樑、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亦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成非常危險。
  • 風暴潮:因為熱帶氣旋的風及氣壓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沒沿海地區,倘若適逄天文高潮,危害更大。風暴潮往往是熱帶氣旋各種破壞之中奪去生命最多的。
  • 大雨:熱帶氣旋可以引起持續的傾盤大雨。在山區的雨勢更大,並且可能引起河水氾濫,土石流及山泥傾瀉。

間接破壞則有:

  • 疾病:熱帶氣旋過後所帶來的積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壞,可能會引起流行病
  • 停電:熱帶氣旋可能破壞道路,輸電設施等等,阻礙救援的工作。
  • 農業:風、雨可能破壞魚、農產物。

[编辑] 存在意義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衡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熱帶氣旋亦作為一強烈渦旋擾動,把赤道所積存的東風角動量輸送往中緯度地區的西風帶內。

[编辑] 相關題目

天气系统
行星尺度:超长波 | 长波 | 极地涡旋 | 副热带高压 | 赤道辐合带 | 季风环流 | 其他行星风系子系统
天气尺度溫帶氣旋 | 温带反气旋 | | 切变线 | 颱風 | 东风波 | 热带云团
中尺度:飑线 | 龙卷气旋 | 中尺度高压 | 中尺度低压 | 中尺度辐合线 | 热带风暴 | 对流群
小尺度:雷暴单体 | 龙卷风 | 对流单体 | 尘卷风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