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發現號太空梭 - Wikipedia

發現號太空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發現號在1994年9月9日執行STS-64任務時的升空畫面
發現號在1994年9月9日執行STS-64任務時的升空畫面
發現號在2005年7月26日執行STS-114任務時的升空畫面
發現號在2005年7月26日執行STS-114任務時的升空畫面

發現號太空梭STS Discovery OV-103)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三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首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30日,迄今為止仍在服勤中,負責進行各種科學研究與作為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计划的支援。

發現號將於2010年退役。

目录

[编辑] 命名

如同其他大部分的美國太空梭一般,發現號的命名,源自於一艘18世紀時的英國探險船,伴隨著名的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船長遠征南太平洋的發現號(HMS Discovery)。在庫克船長的探險中,完成了包括發現夏威夷群島紐西蘭乃至於確認澳洲大陸存在等的功績,而同行中的另外一艘探險船奮進號(HMBarque Endeavour)也成為NASA另一架太空梭奮進號的命名由來。除此之外,庫克船長也曾搭乘發現號探索南阿拉斯加與西北加拿大之間的海岸線,雖然當時正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與美國是交戰國,但由於發現號在從事的是非常重要的科學任務,班傑明·富蘭克林甚至特別下達美軍不准對該船發動攻擊的指令。

其它使用發現號之名的著名船隻,還有亨利·哈德遜(Henry Hudson,今加拿大哈德遜灣的命名由來)在1610年1611年間,在尋找「西北水道」(Northwest Passage,也就是理論中在北美洲北方一條能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水道,但事後證實它根本不存在)時所搭乘的探險船。英國皇家地理學會(British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曾擁有一艘同樣叫做發現號的船隻,是一艘以捕鯨船的基本結構為基礎,改裝後用在1875年北極極點探索時的探險船。該協會後來(1901年)又造了另外一艘發現號,在1904年時進行了南極大陸的探索活動。總之,「發現號」這名字在人類的地理探索史上擁有極重要的地位,這點也被繼續在太空探索的活動中延續了下去。

[编辑] 建造

發現號太空梭前往發射台途中的照片(2004年)
發現號太空梭前往發射台途中的照片(2004年)

發現號的建造與在它之前的MPTA-098、STA-099(後來的挑戰者號)、OV-101(後來放棄改裝的企業號)與OV-102(哥倫比亞號)不一樣,它屬於NASA建造的太空梭之中第二期的產品。因此,發現號在設計組裝的過程中擷取了許多來自企業號、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的實際測試與飛行數據加上經驗,設計上較為成熟。出廠時其重量較哥倫比亞號輕盈了6,870磅(約3,120公斤),空重151,419磅(68,744公斤),裝上三具主引擎後總重171,000磅(77,634公斤)。與挑戰者號一樣,發現號的酬載艙曾經過局部的修改,以便能載運與發射使用低溫推進燃料的半人馬上節火箭,但此計劃因為風險過高而被中止,實際上發現號從未實際施放發射過該型火箭。

以下為發現號太空梭的簡單建造歷程:

[编辑] 歷次任務

重要的飛行任務:

日期 任務代號 附註
1984年8月30日 STS-41-D 發射兩顆通訊衛星
1984年11月8日 STS-51-A 發射兩顆與救援兩顆通訊衛星
1985年1月24日 STS-51-C 發射一顆隸屬美國國防部的電子情報(ELINT)衛星
1985年4月12日 STS-51-D 發射兩顆通訊衛星
1985年6月17日 STS-51-G 發射兩顆通訊衛星
1985年8月27日 STS-51-I 發射三顆通訊衛星
1988年9月29日 STS-26 挑戰者號發生意外後首次恢復的太空梭飛行任務,發射一顆TDRS(追蹤與資料中繼衛星)
1989年3月13日 STS-29 發射一顆TDRS
1989年11月22日 STS-33 發射一顆ELINT衛星
1990年4月24日 STS-31 發射哈伯太空望遠鏡(HST)
1990年10月6日 STS-41 發射尤里西斯太陽探測器(Ulysses Probe)
1991年4月28日 STS-39 發射美國國防部空軍675號(Air Force Program-675,AFP675)衛星
1991年9月12日 STS-48 酬載上大氣層研究衛星(UARS)
1992年1月22日 STS-42 酬載國際微重力實驗室一號(IML-1)
1992年12月2日 STS-53 酬載美國國防部所委託的設施
1993年4月8日 STS-56 酬載大氣實驗室二號(ATLAS-2)
1993年 9月12日 STS-51 發設先進通訊技術衛星(ACTS)
1994年2月3日 STS-60 酬載真空尾跡屏罩設備(Wake Shield Facility,WSF)
1994年9月9日 STS-64 進行Lidar內太空技術實驗(LITE)
1995年2月3日 STS-63 和平號太空站會合
1995年7月13日 STS-70 發射第七顆TDRS衛星
1997年2月11日 STS-82 維修哈伯太空望遠鏡
1997年8月7日 STS-85 載運與裝設低溫紅外線頻譜儀與望遠鏡(Cryogenic Infrared Spectrometers and Telescopes)
1998年6月2日 STS-91 最後一次進行太空梭與和平號太空站間的泊靠任務
1998年10月29日 STS-95 約翰·葛倫(John Glenn)的第二次太空飛行,使他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大的太空人
1999年5月27日 STS-96 國際太空站補給任務
1999年12月19日 STS-103 維修哈伯太空望遠鏡
2000年10月11日 STS-92 國際太空站組裝任務
2001年3月8日 STS-102 國際太空站的人員輪調任務
2001年8月10日 STS-105 國際太空站人員與補給運送任務
2005年7月26日 STS-114 哥倫比亞號解體意外後首次太空梭返回太空任務,國際太空站人員與補給運送任務,新安全裝置測試

[编辑] STS-114任务

由於隔熱保護系統在升空時受到局部碰撞而受損,發現號在STS-114任務中進行了史無前例、以太空漫步方式修復機身外表的嚐試。圖中為從國際太空站檢視發現號機腹完整度的畫面。
由於隔熱保護系統在升空時受到局部碰撞而受損,發現號在STS-114任務中進行了史無前例、以太空漫步方式修復機身外表的嚐試。圖中為從國際太空站檢視發現號機腹完整度的畫面。

發現號原訂在2005年7月13日執行STS-114任務,是哥倫比亞號2003年初墜毀之後,NASA首度恢復進行的太空梭飛行任務,但卻由於機械故障因素而延遲發射。在7月13日預定發射時間前2個多小時前,當工程人員在進行飛行前的例行檢測時,突然發現一位於液態氫燃料槽底部的液態氫引擎熄火感應器(liquid hydrogen engine cutoff sensor)送出錯誤訊號。該感應器是發現號機身上四組同樣功用的感應器其中一組,是在其他感應器同時故障時能作為備援用途,這整套感應系統的主要功用是在發現液態氫燃料槽裡的氫存量即將用盡之前緊急切斷引擎動力,以免因為高熱爆炸。NASA的人員在第一次的升空放棄後嚐試釐清感應器失效的原因,但卻沒有找到確切的理由,工程人員主要是朝接地錯誤或電磁波干擾的方向釐清問題,但因為在平日狀態下他們無法複製出與升空前一模一樣的背景環境,而增加找出實際問題癥結的困難度(例如,太空梭起飛前會因為燃料槽裡裝滿超低溫的液態氧與液態氫,而處於較平日更低溫的狀態,但除非太空梭準備要升空,否則考慮到安全問題其燃料槽裡是不會填裝燃料的)。

NASA官员在7月20日時宣佈,縱使尚未確定之前錯誤訊號的起因,發現號仍要於美國東部日光時間7月26日上午10時39分发射。根據該單位的計算,7月31日是發現號適當發射時間窗的底限,超過這天之後太空梭升空時周圍的光影變化將不利科學家在發現號上新裝設的一組監視攝影機之運作,這套監視網路主要是用來評估NASA在哥倫比亞號失事後,針對太空梭安全性所進行的修正設計之成效。假若發現號未能趕在7月底前升空,就必須大幅延期到9月9日之後才會有適合的光線環境再次發射,但有部份專家對此抱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新一代的電子攝影設備對光線的靈敏度已足以彌補光線不足的問題,因此NASA大可以在完全確認感應器的故障原因之後,再讓太空梭安全升空。

發現號太空梭於8月9日破曉之前平安抵返地面
發現號太空梭於8月9日破曉之前平安抵返地面

安裝上新的安全檢察設備後,發現號於2005年7月26日發射升空執行STS-114任務,這是自哥倫比亞號解體意外發生後,首次有太空梭返回太空任務。升空過程中,發現號的外掛燃料槽上有一塊面積不小的隔熱泡棉因與太空梭本體在發射瞬間發生觸碰而脫落,根據發現號上裝置的高解析度攝影機所攝得之影像分析,這塊脫落的泡棉約有24至33英吋長,10至13英吋寬,2.5至8英吋厚,NASA研判這塊脫落的隔熱棉應不至於影響太空梭的安全,但仍會進行較詳細的檢測與資料分析來確保其安危。根據NASA的規劃,除了載運拉斐爾多用途後勤模組(Raffaello Multi-Purpose Logistics Module)為國際太空站進行運補外,測試新開發的隔熱泡棉與機上攝影監測系統也是STS-114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經過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太空漫步方式進行受損部位機外緊急檢修後,發現號順利平安地於美國東部日光時間8月9日8:11:22am滑行降落在美國加州-{zh-tw:愛德華;zh-cn:爱德华滋}-空軍基地,結束長達14天的任務。

[编辑] STS-121任務

主條目:STS-121

[编辑] STS-116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9日20时47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顺利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这是4年来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夜间发射,载有7名机组宇航员。[1]美国东部时间12月11日17时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抵达国际空间站,并顺利完成对接,当时这两个太空飞行器正处于东南亚上空约350公里高的位置。[2]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2日15时31分至22时7分,美国宇航员罗伯特·柯比姆和瑞典宇航员克里斯特·富格莱桑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新结构组件。[3]12月14日,柯比姆和富格莱桑再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在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成功为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电力系统4条电力线路中的两条重新布线,从原来的临时供电系统转接到新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系统中。[4]12月16日,柯比姆和女宇航员苏尼特·威廉斯进行了7个半小时的第三次太空行走,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电力系统另外两条线路的重新配置工作,空间站的供电系统成功转为新太阳能电池板。两人又将一套轨道碎片防护板安置到空间站外的舱段连接处。[5]美国东部时间12月18日14时整至20时38分,柯比姆和富格莱桑临时增加一次太空行走,手动将旧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收回。[6]美国东部时间12月19日17时10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开始返航。[7]美国东部时间12月22日下午5时3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从而结束了这次为期13天的飞行任务。[8]

[编辑]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查找与此分类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Category:發現號太空梭


发现号航天飞机 (-{OV-103}-)
-{STS-41-D}- | -{STS-51-A}- | -{STS-51-C}- | -{STS-51-D}- | -{STS-51-G}- | -{STS-51-I}- | -{STS-26}- | -{STS-29}- | -{STS-33}- | -{STS-31}- | -{STS-41}- | -{STS-39}- | -{STS-48}- | -{STS-42}- | -{STS-53}- | -{STS-56}- | -{STS-51}- | -{STS-60}- | -{STS-64}- | -{STS-63}- | -{STS-70}- | -{STS-82}- | -{STS-86}- | -{STS-91}- | -{STS-95}- | -{STS-96}- | -{STS-103}- | -{STS-92}- | -{STS-102}- | -{STS-105}- | -{STS-114}- | -{STS-121}- | -{STS-116}-
计划中的任务-{STS-122}- | -{STS-125}- | -{STS-127}- | -{STS-129}- | -{STS-131}-
状态:可使用



美國太空梭

開路者號 | 挑戰者號 OV-099 | 企業號 OV-101 | 哥倫比亞號 OV-102 | 發現號 OV-103 | 亞特蘭提斯號 OV-104 | 奮進號 OV-105

-{zh-tw: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zh-c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世界各國太空梭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