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中国茶文化 - Wikipedia

中国茶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與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因。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包括:

  1. 中国的茶书
  2. 中国各地区(包括少数民族)的茶俗
  3. 茶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4. 茶具艺术
  5. 名茶典故

不包括茶叶种植、科技等。

中国学者近年来在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上有不少成绩,《中國茶文化叢書》1-8册,二千餘页内容丰富,是近年可喜的成果。

目录

[编辑] 茶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编辑] 茶与文学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茶诗 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

  • 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
  •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
  • 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编辑] 散文

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
  •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 苏东坡《叶嘉传》
  • 唐庚《斗茶记》
  • 张岱《闽老子茶》
  • 张岱《阳和泉》
  • 张潮《中冷泉记》。南京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编辑] 其它艺术作品

[编辑] 书法

著名的茶帖有:

宋 苏轼 啜茶帖
宋 苏轼 啜茶帖

[编辑] 茶画

著名的茶画: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大画家阎立本根据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唐 周昉 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 调琴啜茗图
明 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
明 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
  •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惠山茶會圖》 描繪文征明和几位诗友在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无锡惠山泉品茗。二人在茶亭泉井边席地而坐,文征明展卷颂诗,友人在聆听;古松下一茶童备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着各种茶具。中国文人至爱的高山、流泉、古松、友谊,尽在以茶会友中。
  • 唐寅《事茗图》、《卢同煎煮茶》
  • 胡锡珪《洗砚烹茶图卷》
  • 高凤翰《天池试茶图》
  • 高翔《煎茶图》

[编辑] 中国茶学

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鬥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一,崇尚返归自然,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鬥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编辑] 著名茶学专著

  • 陆羽茶经
  •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
  • 唐苏廙《十六汤品》
  • 蔡襄茶录
  • 宋徽宗大观茶论
  • 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 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 朱权茶谱
  • 明顾元庆《茶谱
  • 明屠隆《茶说》
  • 明许次纾《茶疏》
  • 明程用宾《茶录》
  • 明冯时可《茶录》
  • 明闻龙《茶笺》
  • 明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 明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 清刘源长《茶史》
  • 清余怀《茶史补》
  • 冒襄《岕茶汇钞》

参看茶学文献列表

[编辑] 茶叶

茶的主要味道来自茶叶,因此茶叶对茶的品质影响也是最大的。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主要的茶叶出产地,因此茶叶的品种也特别多。其中有名的品种更是不少,下面所列出的仅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

[编辑] 泉水

中国历代对泡茶的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是茶之本。

  • (明)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得八分。”
  • 乾隆帝曾说:“茗饮之本,其必资于水乎?”。乾隆特制银斗,品试全国的泉水,按水的质量分别高下:北京玉泉山第一,中冷泉第二,无锡惠泉第三,杭州虎跑泉第四。(乾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 茶圣陆羽不但是品茶高手,也是品泉高手。

[编辑] 泉水种类

  • 天泉
    • 雨水 明代文人讲究用天水,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有不同的评价。秋天的雨水烹茶最好、其次是梅雨季节的雨水,再次是春雨,而夏季多暴雨,水质最差,不主张用来烹茶。收集雨水时必须用干净的白布,在天井中央受雨水。至于从房檐流下的雨水,不能用。
    • 雪水 “瑞雪丰年”,古人认为雨水是五谷的精华,用来烹茶最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闲尝雪水茶”。
    • 露水 又名“天酒”,古代神仙的饮料,《山海经》写道:“仙丘降露,仙人常饮之”。中国历代皇帝王中乾隆最讲究露水。乾隆帝夏天常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喜欢收集太平湖中荷叶上的露水烹茶,认为胜过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
  • 地泉

各朝代对于中国各地的名泉,排名次序略有不同:

    • 唐代:
  1. 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
  2. 无锡惠山寺泉
  3. 苏州虎丘寺泉。
    • 明代
  1. 无锡惠山寺泉
  2. 金山寺中冷泉
  3. 杭州虎跑泉
    • 清代
  1. 北京玉泉山
  2. 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
  3. 无锡惠泉

[编辑] 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是所有泡茶过程中必备的器具,不单指茶壶、茶杯,被认为对茶的品质有着莫大的影响。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这还是比较少的了:

茶炉 、茶灶 、茶磨、茶碾 、茶罗 、茶架 、茶匙、茶筅 、茶瓯 、茶瓶。

参看茶具图赞

最早的茶壶使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唐宋以来,由于陶瓷工艺的兴起,逐渐被铜和陶瓷茶具代替。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更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唐朝皇帝用的纯金茶具。

宋代湖南长沙出产的茶具,十分精美,价值以白金计算。赵南仲曾出黄金千两定制一副茶具具献给皇上。

各种茶壶
各种茶壶

明代供春、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更成为昂贵的艺术品。

[编辑] 茶与养生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 tea 读音来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

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和尚答道:“我向来不知药性,平生只爱喝茶,每逢云游到一个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皇帝赐和尚五十斤上等茶。

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编辑] 茶俗

[编辑] 泡茶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

[编辑] 唐代

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如下:

  • 将茶饼用火灸烤。
  • 将烤茶饼放入铜制茶辗辗成颗粒。
  • 用茶罗筛茶粒取细末。
  • 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常加入薄荷、盐、红枣或姜片调味,并多外加龙脑等香料。
  • 将细茶末连同上列材料,调和成酱。

然后用茶酱配合其他其食物食用。

湖南还多少保留“吃茶”的习惯——吃茶叶。毛泽东嗜好吃茶叶。 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将开水泡好的茶叶夹入面包片食用。

[编辑] 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品越来越丰富,饮茶也日益考究,开始重视茶叶的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此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并趋向以散茶为主,同时烹饮的手续也大为简化。

[编辑] 明代

到了明代,饼茶、团茶较少见了,较多以喝散茶为主,烹茶方法亦由过去煎茶为主逐步发展为冲泡为主。

[编辑] 清代

到了清代,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城市的茶馆,并逐步兴起,成为适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并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普通人家也常以茶水招待客人。

[编辑] 现代

根据不同情况(如不同场合的特殊礼节),中国茶有着不同的泡法。例如绿茶烏龍茶紅茶更加清淡可口,因此需要用较冷的水沖泡。想了解更多此方面内容,请参考条目功夫茶

以下的步驟是較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泡茶方式,,亦被視為泡茶藝術。以下过程要比吃饭时配点心喝的茶的泡茶过程更加正式。这种泡法经常用来泡红茶和乌龙茶。

  1. 烧开
  2. 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
  3. 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
  4. 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这一步和后面所有要灌水的步骤应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进行以接住溢出的水)
  5. 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这次浸泡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
  6. 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倒的每杯茶都应该有同样的色香味。准备的托盘的用途是接住这一步溢出的水。
  7. 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多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很多人喜欢这种泡茶和喝茶的艺术,包括不是中国人的人。很多人热心于茶艺,他们不仅喜爱茶的味道,也享受泡茶过程中的乐趣。茶文化非常吸引人,此外还能放松心灵。据说人们在泡茶和喝茶的时候能忘记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很多人喜欢和别人一起喝茶,不光为分享美茶,还为了体验和别人在一起的安逸心情。

[编辑] 贡茶

宋代 大龙团贡茶
宋代 大龙团贡茶

将品质最优良、或产量稀少的茶奉献帝王,开始于开宝末年,福建建瓯凤凰山成为御用北苑茶园。太平兴国初(975年),特别御制龙凤模,派遣蔡襄为福建转运使往北苑监制龙凤团茶。根据宋代熊蕃所著《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仅仅北苑的贡茶 就有四十多种,包括“御苑玉芽”、“龙团胜雪”、“万春银叶”、“无疆寿龙”、“瑞云祥龙”、“玉叶长春”等。其中“龙团胜雪”尤其名贵,所采的茶叶必须一芽带一叶,称为“一枪一旗”;再将一枪一旗的芽茶烫热后,只剔出中心一缕,放到贵重的容器里,用清澈的泉水泡浸,晶莹光洁净,如同银线,叫“银线水芽”;然后再用御制龙凤寸方模将银线水芽压成寸方小夸,上有小龙图案,叫“龙团胜雪”。包装十分考究,先用防潮的青箬叶包上几层,再用黄缎包裹,加朱红印封,放入朱漆盒,外加镀金锁。每年御贡的团茶只得一百夸,每夸价值四十万。

历代贡茶:

[编辑] 赐茶

[编辑]

以茶祭天始于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见陆羽《茶经》。)开后世帝王以茶祭天、祭神、祭山的先河。

  • 唐代文人摆茶宴祭泰山
  • 清代帝王祭天之礼大盛。逢正月初九天诞日、七月七日七夕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十二月二十三灶君日等节日,紫禁城内养心殿摆茶祭神。
  • 民间流行中秋节以茶拜祭月娘娘。

[编辑] 以茶会友

中国文人喜欢用茶来招待客人。画家郑板桥题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绝可怜爱。”又诗:“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描写黄昏时分朋友来访,主人唤茶招待,二人深谈直到黎明。以茶会友,自然也包括红颜知已,文震亨说到茶的一项功用:“青衣红袖,密语私谈,可以助情热意。”

[编辑] 敬茶

在中國社會,當晚辈要向長輩表示尊敬时,會向他們奉上一杯茶。中國人有每逢假期請長輩到中式餐廳飲酒吃飯的傳統。以往,下屬要為上級準備茶水;但时至今日,社會變得開放自由,這種傳統不但消失了,還倒過來出現家長為孩子沖茶、或老闆為下屬沖茶的情況。不過,下屬不應該期望上司為自己倒茶。

[编辑] 茶馆与饮茶

當子女離開了家庭出外工作和結婚時,他們就較少探望自己的家人。故此,祖父母也就很少和孫兒見面。前往茶樓品茗就成了家庭相聚的一個重要活動。每逄星期天,中式茶樓常常滿座,特別當人們慶祝節日時。這個現象反映了中國人的家庭價值觀。当儿女们到外面工作或者结婚后,他们不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也很少见到自己的孙子、孙女。因此,到茶馆喝茶就成了家庭聚会时的一项重要活动。每逢休息日,尤其是过节的时候,中国茶馆都是人满为患。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念。

当孩子们脱离父母去结婚工作后,他们往往很少回家。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到他们的孩子了,所以到茶馆品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每个星期天,茶馆都人满为患,特别是在一些节日的时候。这体现了家庭传统和中国文化的价值。

根据中国古典典籍,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 - 741年),叫茗铺。

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張岱所著《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江南茶馆
江南茶馆

清代茶馆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场所。京师茶馆,列长茶案,可以自己带茶叶,可以提鸟笼,入座买水。乾隆末年江南有河滨茶馆、卖茶、瓜子、糖果、春卷、烧卖、水饺子。上海茶馆最早出现在同治初年,“丽水台”茶楼,楼高三层。到了光绪丙子上海有了广东茶楼,卖茶和各种小吃,早茶卖鱼生粥,午茶有点心、蒸粉果;夜茶有莲子粥、杏仁露。不久上海还出现东洋茶馆。苏州茶馆、除去喝茶、品尝点心外,还可以欣赏苏州评弹说书;北方茶馆有说书、相声

当代,源自台湾的茶艺馆开创了新一代休闲娱乐场所的先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艺馆已经从台湾开始,进入到大陆各省市及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与之前的茶馆不同的是,茶艺馆里面一般仅提供茶艺服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客人面前进行茶艺的表演,而不提供其他饮食服务。对茶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得茶艺馆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从而提升其消费品味。

[编辑] 斟茶道歉

當有人犯了嚴重錯誤,或想表示歉意之時,會為對方奉上一杯茶作為表示。這種有斟茶認錯的習慣表示在香港的商業社會十分普遍。

[编辑] 端茶送客

清朝开始,官场的迎来送往为客人送上一杯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一杯茶也不敢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这时客人会识趣的赶快告辞,因此端茶成为一种送客的暗示。但随着封建社会结束,人们的关系更为平等,这种礼节也成为历史,只存在于古代作品和历史剧中。

[编辑] 婚礼中的敬茶

在传统中国婚礼上,新郎和新娘婚了,父母通常会喝一小口茶,并给新婚夫妇一个代表着好运的红包。茶礼也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上与非本家人见面时的礼节。因为中国家庭往往是大家庭,所以夫妻双方在恋爱时期很可能没见过对方所有的家庭成员。这种现象在老一代一夫多妻制的中国人中更为显著。同样地,在茶礼中,新婚夫妇会用正式称呼来称呼他们的本家人并向他们敬茶,这表示他们成为一家人;拒绝喝茶表示不同意婚事——这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这是会让新夫妇丢脸的事。长辈们会给新夫妇红包,而新夫妇会给比他们辈分小的人红包。

[编辑] 如何对斟茶者致谢

当一个人的茶杯倒满以后,他可以弯曲手指轻敲桌面来表达他对斟茶者的感谢。

这个习俗起源于清朝,大概三四百年前。那时,乾隆皇帝经常微服私访,巡游各地,要求随从不能揭示他皇上的身份。

有天在一家旅店,皇上为自己倒了杯茶之后,又给他的随从斟了一杯。这对随从来讲可是极大的恩宠。出于条件反射,随从马上想磕头谢恩。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泄漏皇帝的身份,所以他就弯了弯手指表示对皇上的感谢与尊敬。

今天,这种敲打的致谢方式仍然存在于中国以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

[编辑] 参考书

  • 陆羽《茶经》 ISBN 957-763-053-7
  • 宋徽宗《大观茶论》
  •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 《中国茶文化从书》《习茶》
  • 《中国茶文化从书》《说泉》
  • 《中国茶文化从书》《谈艺》 ISBN 7-80536-282-5
  • 《中国茶文化从书》《问俗》 ISBN 7-80536-278-5
  • 《中国茶文化从书》《研书》 ISBN 7-80536-281-5
  • 《长物志图说》文震亨 原著,(2005),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 7-8603-779-9
  • 《虞初新志》(清)张潮辑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7-202-02778-X
  • 《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 《陶庵梦忆》,張岱著,ISBN 7806652949
  • 《中国茶文化》 陈香白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 7-203-03727-4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