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香港立法會 - Wikipedia

香港立法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mage:Hkpol.png

本條目為香港政治系列之一
基本法
政府
   行政長官
行政會議
   行政部門
   公營機構
立法會
   區議會
司法
   終審法院
   法律制度 - 法例
選舉政黨

主權移交後政制改革

殖民地時期政制改革
港區人大代表
港區政協委員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歷史 - 地理-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立法會(簡稱立會英語Legislative Council,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構。立法會現有60名議席,每屆任期為4年(香港回歸中國後第一屆立法會的任期為2年),前稱為香港立法局

目录

[编辑] 歷史

[编辑] 港英時期

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
香港立法會標誌
香港立法會標誌

香港1841年1月26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是英國的殖民地,其首份憲法是由維多利亞女皇以《英皇制誥》形式頒布,名為《香港殖民地憲章》,並於1843年6月26日在總督府公布。該憲章訂定成立立法局,授權「在任的總督......在取得立法局的意見後......制定及通過為維持香港的和平、秩序及良好管治......而不時需要的所有法律及條例。」。於1917年頒布取代1843年憲章的英皇制誥,其文本於「的意見」之後加入「及同意」等重要字眼。

立法會成立初時稱作定例局,後來改稱為立法局。立法局早期由政府三司的當然議員、政府官員出任的官守議員及民間人士出任的非官守議員組成。除了當然議員以外,其餘成員皆由港督委任。

1843年8月砵甸乍總督宣布委任官守議員加入立法機關。三名官守議員(即正在擔任某種官職之意)分別為莊士敦(前護理總督)、摩理臣(商務總監中文秘書兼傳譯員)及金尼(首席裁判司)。

1844年1月11日,立法局舉行首次會議。1844年2月26日,通過首條香港法例。1845年3月7日,立法會跟據《1843年皇室訓令》第6條,制定並通過首份《香港立法機關會議規則及常規》。

1850年,委任兩位太平紳士代表大衛·渣甸及約瑟·艾德格為首兩名非官方議員。1857年,增委兩名官方議員及一名非官方議員。1884年,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七名官方議員及五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一名華人伍才(又名伍廷芳)。1896年,進一步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八名官方議員及六名非官方議員。1929年,立法局共有10名官方議員及八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三名華人及一名籍人士。

1960年代,香港經歷文革引發的六七暴動,政府一方面推出香港節等文化活動安撫民心,另一方面也籌備代議政制,令市民有參與政制的機會。1967年,立法局成員人數增至26名,官守和非官守議員各佔13名。1973年,人數增至46名。1980年,增至50名。於1984年政府推出代議政制綠皮書,詳列立法會民主化的過程,並正式就立法局引入民選議席諮詢公眾。1985年起立法局搬到位於中環的舊最高法院大樓,並首次推行間接選舉。由於立法局的間接選舉以及當時主要由民選議員組成的市政局都甚為成功,不少泛民主派成員都要求政府在1988年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當時被稱作「八八直選」。但最後政府推出的代議政制白皮書,卻把首次直選的時間推遲至1991年,使泛民主派頗為失望。1985年,通過《立法局(權力與特權)條例》,使立法會的權力大大提高。1991年,成員人數增至60名。

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選舉舉行,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成立。由於聯票效應,使泛民主派大獲全勝。立法局內非官守議員為對抗泛民主派,以免議會被控制,成立了今日自由黨前身的「啟聯資源中心」。

[编辑] 彭定康政改方案

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1992年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即推出政改方案,於1995年,即最後一屆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大幅度增加直選議席,又新增九個功能組別(即所謂「新九組」),使中國非常不滿,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叱責彭定康是「香港歷史上的『千古罪人』」,宣佈放棄「直通車」(即原來中英雙方協議最後一屆立法局議員可全數過渡成為特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並決定「另起爐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之下成立預備工作委員會,以及以香港臨時立法會(簡稱臨立會)作為第一屆特區立法會成立前的替代,用以通過特區成立時「必不可少」的法律。由1996年至香港回歸前,因為港府不承認臨立會,視之為非法組織,在香港參加臨立會會議可被控非法集會,所以主權移交前臨時立法會需要在深圳開會,不少議員都要深港兩邊走。

[编辑] 特區時期

[编辑] 九七政權移交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立法局改名為立法會。最後一屆殖民地時期立法局議員全部「落車」,中國政府成立臨時立法會

[编辑] 政權移交後

1998年,舉行首屆正式立法會選舉。2000年,舉行第二屆立法會選舉。2004年,舉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

2005年,香港為2008年立法會是否實行全面普選爭論不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進行解釋,指出香港要改變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制度,除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三份之二立法會議員同意外,還要得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才能實行,間接否決了2008年普選的可能。

[编辑] 組織

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中,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10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20席由地方分區直選產生。2000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增加由地方分區直選議席,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其中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6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24席由地方分區直選產生。2004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廢除由選舉委員會選出議席的制度,將6席轉由地方直選產生。其中30席經地方分區直選產生,其餘30位經功能組別選舉產生。香港基本法第68條指明最終目標是全部議席由普選產生。

[编辑] 主席

立法會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一人出任。第一屆至第三屆主席均為范徐麗泰

[编辑] 委員會

立法會轄下有3個常設委員會,分別是財務委員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及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此外,還設有18個事務委員會,定期聽取政府官員的簡報,並監察政府執行政策及措施,議員可視需要加入一個或是數個事務委員會。

[编辑] 行政管理委員會

行政管理委員會是為立法會提供行政支援及服務,委員會下設有議會事務部、資料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翻譯及傳譯部、公共資訊部、申訴部、總務部及法律事務部。

[编辑] 職責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條,立法會主要職責有:

  • 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 控制公共開支
  • 監察政府工作
  • 接受香港居民申訴
  • 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
  • 如立法會全體議員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行政長官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時,立法會可通過進行調查,並委託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組成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如調查委員會調查後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對行政長官的指控,立法會會對是否提出彈劾案進行表決。如果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通過的話,立法會可提出彈劾行政長官案,並將結果知會中央人民政府,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中央人民政府接獲報告後會決定是否免去行政長官的職務。

[编辑] 選舉組別

選舉組別大致可分為地區組別、功能組別及選舉委員會。

[编辑] 地區組別

全港分為五個選區,議員由普選產生。選舉制度是比例代表制。登記選民約有3百多萬。自1998年起地區直選議席逐漸增加。

地方分區
議席
1998 2000 2004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4 5 6
九龍東黃大仙區觀塘區 3 4 5
九龍西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 3 4 4
新界東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 5 5 7
新界西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5 6 8
共有 20 24 30

[编辑] 功能界別

2000年的選舉有28個功能界別,分別代表香港社區各界別。每一界別有1至3名議員,共有30名議員。各界別為:

  1. 鄉議局
  2. 漁農界
  3. 保險界
  4. 航運交通界
  5. 教育界
  6. 法律界
  7. 會計界
  8. 醫學界
  9. 衛生服務界
  10. 工程界
  1.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2. 勞工界(3個議席)
  3. 社會福利界
  4. 地產及建造界
  5. 旅遊界
  6. 商界(第一)
  7. 商界(第二)
  8. 工業界(第一)
  9. 工業界(第二)
  1. 金融界
  2. 金融服務界
  3.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4. 進出口界
  5. 紡織及製衣界
  6. 批發及零售界
  7. 資訊科技界
  8. 飲食界
  9. 區議會

23個功能界別採用「最多票數當選法」(First Past the Post),合資格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代表。餘下的有不同的辦法。勞工界每人可投三票;鄉議局、漁農、保險、運輸則採用「選擇消去法」(preferential elimination system)。

[编辑] 選舉委員會

2000年,800人的選舉委員會選出6名立法會議員,比1998年少4名議員;2004年再沒有立法會議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選舉委員會成員來自四個界別(各200人):

  • 工業、商業、財經界
  • 專業人士
  • 勞工、社會服務、宗教及其他界別
  • 原政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大部分委員由本身的界別中選出。委員從800人中選擇,每人可選擇的候選人以議席數目為限,得最多票的6個委員當選立法會議員。

[编辑] 福利及待遇

  • 立法會議員每月均有薪酬,約為五萬多港元,以支持議員的工作。
  • 立法會有專用的車牌,以「LC」開首,是英語Legislative Council」的縮寫。立法會主席的專車即為「LC 1」。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參見

[编辑] 列表

[编辑] 對外連結


  香港立法會議員代表政黨 Flag of Hong Kong
泛民主派 民協 | 公民黨 | 民主黨 | 職工盟 | 街工 | 前綫 | 社民連
 親建制 民建聯 | 自由黨 | 工聯會 | 勞聯 | 泛聯盟


 
第三屆香港立法會議員(2004年2008年)
立法會大樓
主席:范徐麗泰

議員:田北俊 何俊仁 何鍾泰 李卓人 李柱銘 李國寶 李華明 呂明華 吳靄儀 周梁淑怡 -{涂}-謹申 張文光 陳婉嫻 陳智思 陳鑑林 梁劉柔芬 梁耀忠 梁國雄 單仲偕 黃宜弘 黃容根 曾鈺成 楊孝華 楊森 劉千石 劉江華 劉皇發 劉健儀 劉慧卿 蔡素玉 鄭家富 霍震霆 譚耀宗 石禮謙 李鳳英 張宇人 陳偉業 馮檢基 余若薇 方剛 王國興 李永達 李國英 李國麟 林偉強 林健鋒 馬力 梁君彥 梁家傑 郭家麒 張超雄 張學明 黃定光 湯家驊 詹培忠 劉秀成 鄭經翰 鄺志堅 譚香文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