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伊拉克战争 - Wikipedia

伊拉克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太空總署Landsat 7衛星於2003年4月2日所拍攝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衛星照片。圖中的黑煙由焚燒中的石油所產生,用以阻礙入侵者。
美國太空總署Landsat 7衛星於2003年4月2日所拍攝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衛星照片。圖中的黑煙由焚燒中的石油所產生,用以阻礙入侵者。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第三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

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斯拉(بصرة , 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أم قصر, Umm 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目录

[编辑] 导火线

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参见:2003年伊拉克危机、伊拉克解除武装大事记

[编辑] 开战理由及目的

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美国对这场战争最终要达成的目的包括:

  1. 铲除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2. 发现并销毁藏匿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3. 结束制裁,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 保护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伊斯兰国家如伊朗,叙利亚则认为原因并不单纯。根据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的看法,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所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画的序曲。美军攻下伊拉克后,将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藉口出兵伊朗,最后则轮到叙利亚。最终目的是透过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兰民族的经济命脉-石油,从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个中东

战前,美国、英国等国家指责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作为开战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他们还没有找到确凿可信的证据。

[编辑] 反战与主战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加地面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亦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韩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奥地利、瑞士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编辑] 伊拉克现状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帶處於膠著狀態,直到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便隨即兵敗如山倒。當時主張出戰的美國總統布殊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民望一度升上高位。2003年12月美軍更成功捉拿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美國媒體形容乃是此次戰事的最大成就。

戰後美國不斷草擬計劃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計劃交給美國各財團,同時委任當地人任臨時政府官員。但由於當地不少派別的政治組織並不支持美國,故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的伊拉克遊擊戰正風起雲湧,截止至2006年6月15日,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達到2500人。而伊拉克經濟則久久未恢復,不但當地石油設施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且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國家的反戰分子再度公開舉行反戰示威,指責布殊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而美國的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更在秘密專訪中明言,指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只是「攻伊的方便理由」。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伊拉克危机

  • 2003年伊拉克危机
  • 联合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决议
  • 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

[编辑] 全球对战争的观点

[编辑] 军事战略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