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老三台 - Wikipedia

老三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三台指的是中华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创办的三家無線电视台。他们分别是台湾电视公司(创立于1962年)、中国电视公司(创立于1968年)和中华电视公司(创立于1971年)。现在这三家电视台与民间全民电视公司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并列为台湾的五家无线电视台。对于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湾人来说,他们从小就看老三台的节目长大,对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目录

[编辑] 创立的背景

二战之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在世界各地开始普及。为适应情势,建立电视台的呼声在台湾开始出现。1960年5月20日中國廣播公司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合作,試播現場電視節目《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就職大典》,這是台灣第一次的電視實況轉播,當時僅有五十台電視機1961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黃季陸呈准行政院責成國立教育資料館設立「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NETV,簡稱「教育電視台」),並由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與私立中國電子工程傳習所分別負責工程與節目之籌備事宜。1962年2月14日,教育電視台正式成立並試播,成為台灣第一家電視台。由於教育電視台不播廣告,教育電視台的經費完全依賴教育部的預算。教育電視台平常日每天12時50分開播、16時10分收播,星期日9時整開播、12時03分收播,每週廣播時間共計23小時。教育電視台的收視範圍僅有台灣北部地區,收視率僅有1.40%。

[编辑] 台湾电视公司

详见台湾电视公司条目

台湾电视公司建立于民国51年(1962年),是台湾第一家电视台,英文缩写为TTV。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首任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为新台币三仟万元。其前身为台湾省政府教育局教育资料馆设立的“教育实验电台”。1962年10月10日,由第一夫人宋美龄按钮,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中华民国电视史。1969年9月7日,台视发射全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信号。2000年8月13日,赖国洲就任台视董事长,胡元辉就任台视总经理。2005年12月24日,台视透过联同其四个日资股东——富士电视台、NEC、东芝及日立,一同参股一间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合计共一成权益(另有大约两成权益由中国时报集团控制的“荣丽公司”持有,其余权益由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而这些投资者中没有台湾人),收购了原由中国国民党旗下中控公司的中国电视公司、中国广播公司及中央电影公司(简称“中视”、“中广”、“中影”,合称“三中”),台视亦因此成为同时拥有电影、广播电台以及两间免费地面电视台(即台视本身及中视)的跨媒体集团。目前有台视主频道、台视家庭台、台视财经台、台视国际台等三個电视频道(因為台视家庭台與台视财经台併頻播出)。

[编辑] 中国电视公司

详见中国电视公司条目

中国电视公司简称“中视”,英文简称则为“CTV”,是中华民国第二家电视公司。建立于1968年9月3日,1969年10月31日,由当时副总统严家淦先生主持按钮仪式,中视正式开播。中视的开播,改变了台湾岛内无线电视“仅此一台(台视)”的局面,并一次完成全国电视播映网络,全部以彩色播映,将中华民国的电视由黑白时代带入彩色时代。后中视因资金问题而成为中国国民党党营媒体。1999年8月9日,中视股票公开上市,成为台湾第一家股票公开上市的媒体。2005年12月24日,中国国民党将中视的控股权售予一财团,该财团由一个总部设于香港,由“荣丽投资公司”(《中国时报》董事长余建新等持有)持有两成权益,台视及其四个日资股东(富士电视台、NEC、东芝、日立)合共持有一成权益,其余七成权益由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当中没有台湾人)持有的财团营运。换言之,党政军已退出中视经营。目前中视有中视无线台、中视新闻台、中视生活台三个电视频道。

[编辑] 中华电视公司

详见中华电视公司条目

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英文简称则为“CTS”,是由中华民国(台湾)教育部、国防部、企业界人士与侨界领袖等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华民国(台湾)第三家电视公司。1971年10月31日正式开播。2004年7月,台独色彩鲜明的台湾资深艺人江霞成为官派的华视总经理。由于华视实行总经理制,总经理说了就算数,因而在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华视新闻在徐璐担任总经理期间好不容易建立的公正性会被江霞摧残。他们在PTT上号召“拒看华视”,直到江霞在2006年3月卸任为止。

2006年7月1日,公共电视台与华视合组成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从此,华视终于彻底摆脱了政治力量的干预。但是,华视仍然可以播送商业广告。目前华视拥有华视主频道、华视教育文化频道、华视休闲频道三个电视频道。

[编辑] 基本演藝人員制度

老三台的基本演藝人員分為兩大類:“基本歌星”與“基本演員”。

[编辑] 解严前的老三台

  • 1970年5月,由於台視與中視惡性競爭,導致電視廣告氾濫,節目迎合低級趣味。尤其大量播映歌仔戲布袋戲,竟然形成「農民不耕田,工人不作工,小學生逃學,人民不接受政府防疫注射,全國半數以上電影院關門」之現象。(李瞻 1984)
  • 1984年起,老三台必須按照新法規定,繳交電視發展基金,以支持公共電視。
  •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眾傳播處前處長索慕蘭(Prof. E. Lioyd Sommerland)之分類,老三台無論是屬於「公商並營電視」還是「商營電視」,事實上都有60%的股份是來自公家,但純粹是以商業方式經營;沒有一個電視台領受過政府補貼或享有免稅優待,盈虧必須完全自行負責。(楚崧秋,〈對當前國內電視的一些看法〉,《一個電視新生的告白》第53頁。)
  • 在外觀上,老三台都是以商業電視型態發展;但是,事實上,老三台都是並不純粹的商業電視台:資本結構上,老三台都有大比例的公股;以當時的《廣播電視法》或當時最新公佈的《電視節目製作規範》等來看,老三台又具有公共電視性質。因此,老三台不是純民營商業電視,也不是政府或公共電視;老三台的生存方式是完全商業性的自給自足方式,老三台的發展路線卻又不得不受許多主觀、客觀、內在、外在的侷限。(楚崧秋,〈電視的昨日、今日與明日〉,《一個電視新生的告白》第64頁。)

[编辑] 解严后的老三台

  • 三台的创立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分别代表了当时台湾的党(中视)、政(台视)、军(华视)三股势力。三台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也同時具備商業媒體與公共媒體的性質。由于政治势力的介入与干扰,三台的内容与后来的民视公视及有线台(如中天、东森、三立、年代、TVBS)等电视台相比内容僵化,优势渐失。
  • 解嚴以後,面對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蓬勃發展,老三台都曾經嘗試開闢有線電視第二頻道,包括:台視冠軍頻道(CTTV)、中視二台、華視鑽石頻道。在老三台之中,中視是唯一成功開闢有線電視第二頻道的電視台;這個頻道就是中視二台,現在已經被併入中天電視網(即現在的中天娛樂台)。台視冠軍頻道由於「卡位」不順利,能見度不高,被迫停播。華視尚未開播的鑽石頻道有了台視的前車之鑑,決定無限期延後開播。

[编辑] 民进党执政后的经营权变动

民进党执政后,由于台视与华视分别属于原先的台湾省政府和国防部。因此随政权的变动,这两家电视台也出现了人事变动。而中视由于是国民党的党产,因此未受影响,直到2005年12月,国民党撤出中視經營權。

[编辑] 党、政、军退出三台

  • 1995年,由台灣教授協會、澄社、傳播學生鬥陣、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主導的「黨政軍退出三台大遊行」,便出現如何解決「黨政軍退出媒體」後的爭論
  • 2003年12月9日,廣電三法在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明訂:政府政黨、黨務、政務與選任公職人員等,不得投資廣播與電視事業;政府、政黨須在廣電三法公布施行後二年內退出投資,黨政公職人員須在六個月內退出並解除職務。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認為:「如果在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無法有效與合理的規劃由誰『進入』媒體的規範;那麼,『黨政軍退出媒體』將可能為台灣的民主與媒體文化帶來新一波的災難。……公共化其實是另一種世界潮流,是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的另一個重要選項。」(〈公共化才能還媒體於民〉,2003年12月3日《台灣立報》)
  • 東華大學教授石世豪認為:「黨政軍控制老三台,披的就是『民營電視台』外衣;而黨外與民間多年推動『黨政軍退出三台』,為的就是打破媒體公器淪為少數人傳聲筒的『大私』。」(〈小私遮掩大私〉,《自由時報》2004年5月3日〈自由廣場〉。)

[编辑] 從黑白節目到彩色節目

1969年9月7日,台視首先播出彩色電視節目。1969年10月31日,中視播出彩色電視節目。1971年10月31日,華視播出彩色電視節目。從此以後,老三台節目逐漸彩色化。

[编辑] 电视数位化与未来的发展

  • 2004年夏季,利用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風潮,老三台與民視共同推廣無線數位電視(主要是這四家電視台的合作廠商所製造的無線數位電視接收設備),把奧運風潮視為推廣無線數位電視的工具。媒體改造學社曾經嚴詞批判這種做法:「奧運期間,台視、華視、中視和民視取得比賽轉播權,但是不但沒有滿足觀眾的需求,甚至藉此要求觀眾花錢訂購他們的數位頻道;或者四家頻道聯播有豐富廣告收入的棒球比賽,不顧頻道節目安排的平衡;完全是在商言商,把數位科技當作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服務公眾的工具。」(〈公共廣電集團問與答〉

[编辑] 老三台小知识

  • 黃金時段:收視人口較多的時段,通常是每天19點整至22點整。
  • 八點檔:每週一至週五20點整播出的電視節目的統稱,播出的節目大多是連續劇
  • 三台聯播:老三台在同日同一時段聯播同一節目。這一類的節目有《新聞橋》以及中華民國國慶大會。而三台联播时段更成为后来出现的公共电视的前身。
  • 立體聲與雙語廣播:1992年1月1日,台視、中視、華視立體多聲道電視廣播系統正式開播,採用美國增你智(Zenith)公司開發的Zenith-dbx電視立體聲與雙語音系統頻譜。
  • 檢驗圖

[编辑] 老三台節目製作型態

在電視台播出時間增長、企劃及編劇人才有限等情況下,電視台必須將大部分的節目委託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來製作。老三台的節目製作型態可大略區分為下列四類:

  • 內製:電視台自行負責節目的製作,廣告業務由電視台業務部門接洽、安排。例如新聞、新聞性節目(華視《早安今天》除外,該節目是由太國影視製作,是台灣第一個外製的新聞節目)、應景節目(例如端午節特別節目)、大型轉播節目(例如頒獎典禮)、慶典現場直播節目。
  • 委製:由電視節目製作公司提出企劃案,並列出預算。電視台審核之後,若認為合理,則給予該筆預算所需的經費。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只需做好節目,不須負擔廣告的招攬。這是最常見的型態。當節目的收視率高、廣告收入多時,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享受不到額外的利益。例如華視《綜藝100》。
  • 外製外包: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必須-{向}-電視台取得播出時段,且須自行承攬廣告業務與節目製作;電視台負責審核節目品質。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在製作節目時,可依自身需要來決定是否使用電視台攝影棚內設備。例如中視《歡樂一百點》、華視《鑽石舞台》。
  • 內製外包:電視台自行負責節目的製作,廣告業務則由電視節目製作公司業務部門代為接洽、安排。這是最少見的型態。例如華視《華視劇展》。

[编辑] 中文字幕

  • 一般而言,老三台大部分錄影播出的節目都有搭配使用繁體中文字幕,以忠實呈現節目中各個人物的講話內容。字幕早期都是手寫的,直到1980年代才由中視率先採用蘋果電腦製作字幕。
  • 字幕的功用,第一個是配合中華民國教育部的「推行國語」政策,第二個是保障人的閱聽權。
  • 為了保護兒童的視力,部分兒童節目-{只}-有國語發音而沒有字幕,例如台視播出的幼兒節目《我是好寶寶》以及中視播出的卡通影片《小泰山》

[编辑] 三台聯播的经典节目

  • 每年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0日)的晚間新聞,三台共同製作,採同一時間、同步播映方式,三台各自挑選主播與記者群在同一個攝影棚內播報新聞。
  • 《新聞橋》: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委託三台共同製作之新聞評議節目,且三台採同一時間、同步播映方式。由三台輪流擔任主辦的電視台。
  • 《風雨生信心》:三台聯播的八點檔國語連續劇,主題曲〈風雨生信心〉是由蕭孋珠主唱。

[编辑] 老三台知名主播

詳見“台灣電視主播列表”。

[编辑] 老三台的國際合作

[编辑] 台視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编辑] 中視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编辑] 華視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编辑] 对老三台的评价

  • 1980年7月29日,當時的中視董事長楚崧秋在「中國電視公司動員月會」上演講〈建立中視為一個理想的電視系統〉(全文刊載於《中視周刊》565期以及《一個電視新生的告白》第3至12頁)時,歸納當時臺灣社會各界對老三台節目的不滿和批評包括:
  1. 新聞節目比例偏低。老三台新聞節目原本各僅佔全部節目的10%到15%,當時已增至20%以上。
  2. 公眾參與電視的機會與反映公眾意見的節目嫌少。一些觀眾參加競賽、訪問、展覽、反映意見,或參觀現場節目,當然是「參與」,但還不夠。
  3. 節目水準仍感偏枯。尤其是婦女兒童的好節目相當缺乏。
  4. 文化性以及與大眾生活、思想有密切關連的社教性節目有待加強。
  5. 廣告嫌多。有時不免誇張一點,消費性的比例偏大。
  • 1984年,李瞻在其所著《電視》一書中,引述了當時台灣電視圈流行的一首歌謠,對台灣商業電視流弊極盡諷刺之能事:一二商人窩心,三台主管傷心,四方觀眾關心,五星閃耀動心,六神無主煩心,七嘴八舌噁心,九穩十拿稱心,百萬到手開心!(按:「五星」指「影、視、歌、劇、舞」五種明星。)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說,在那個只有老三台的時代,許多台灣民眾的生活作息與資訊接收,經常受到電視節目播出的規律流程(flow)所左右:「例如:小孩作完功課,打開電視的時間大多為下午5點,那時電視播出的是卡通;6點到7點,電視台不是播廠商贊助的益智、競賽節目,要不就是一堆媽姐、觀世音濟公等低成本的閩南語連續劇;到了7點,打開電視,三台播的一定是新聞;8點只能看連續劇,9點會播廣電基金安排的半小時社教節目,9點半播出的大多是綜藝節目或者『花系列』之類的單元劇;11點一到,又得將新聞重新看一次。」(〈無電視大自由〉,2002年11月6日台灣立報》)

[编辑] 老三台的樂團

  • 在電子合成音樂尚未在綜藝節目的伴奏工作中“一枝獨秀”的時代,老三台都有自己的樂隊,在自家的音樂節目及綜藝節目中擔任伴奏的工作。
  • 樂隊的編制,可隨著各節目的性質及排場而加以調整,可大可小。
  • 所代表的音樂類型是爵士樂,但是很多觀眾「習焉而不察」。
  • 通常由指揮家兼任團長。

[编辑] 台視大樂團

  • 台視是台灣最早擁有自己專屬樂團的電視公司。
  • 台視在開播之初,就有籌組“台視交響樂團”的構想,但是只維持七年。於是,台視與台北市鼓霸大樂隊簽約,率先把爵士樂的伴奏引進台灣的綜藝節目之中。又以鼓霸大樂隊的團員為基礎,組成了台視大樂團
  • 台視大樂團的歷任指揮是:謝荔生(已故)、王吉宣(外號“番王”)、楊水金,都是男性。
  • 楊水金退休後,台視大樂團隨即解散。楊水金現任楊水金管絃大樂團團長兼指揮。

[编辑] 中視大樂隊

  • 中視大樂隊一直都是由林家慶先生擔任指揮,他已在1998年退休,中視大樂隊也隨之解散。林家慶退休之後,住在加拿大
  • 在中視已停播多年(但是近年來仍有重播)的《飛揚的音符》、《樂自心中來》等音樂節目中,仍然可以見到中視大樂隊全員出動的盛況。
  • 在中視音樂節目《飛揚的音符》中,可以見到中視大樂隊全員出動時的編制:
  1. 指揮家1男。
  2. 小提琴4女。
  3. 中提琴2女2男。
  4. 大提琴1男。
  5. 豎琴1女。
  6. 低音吉他1男。
  7. 電吉他1男。
  8. 定音鼓、三角鐵、木魚邦哥鼓共1男。
  9. 爵士鼓1男。
  10. 長號4男。
  11. 小號4男。
  12. 薩克斯風4男。
  13. 鋼琴1男。
  14. 合音2女1男。

[编辑] 華視大樂隊

  • 華視大樂隊的指揮一直都是由詹森雄先生擔任的。
  • 2003年,華視音樂節目《勁歌金曲》(原名《勁歌金曲五十年》)停播,華視大樂隊宣告解散。

[编辑] 发行丛书

老三台都曾发行过专门介绍自身的动态和节目的书刊。现多已停刊。

[编辑] 台视

  • 台视叢書的出版,是由台视的子公司“台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台视大楼地下楼设有书店“国家书坊台视总店”,售卖政府及台视文化公司出版的各种类型书刊。
  • “台視叢書”並非官方所使用的固定名稱,它的前身是“電視週刊叢書”(這個才是官方曾經使用的固定名稱)。
  • 台視文化公司及其前身“電視週刊社”發行的《電視週刊》,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藝人動態及電視節目相關刊物,共發行了1943期,於2000年停刊。台視文化公司及其前身“電視週刊社”發行的《家庭》月刊、《常春》月刊與《女性常春》月刊,皆持續發刊至今。

[编辑] 中视

  • 中视曾经发行过的丛书有:
  • 中视丛书:原名“中国电视周刊丛书”(简称“中视周刊丛书”)。内容最初是以与中视节目相关者为主,后来逐渐多元化。现已停止发行。
  • 《中国电视周刊》(China TV Weekly):只报导中视及其基本歌星、基本演员等的相关讯息。曾经一度改名《中视周刊》,后来又改回来。现已停刊。
  • 《扫描线》(TV Scan)周刊:以报导老三台及艺人的相关讯息为主,以取代内容日趋僵化的《中国电视》周刊。现已停刊。

[编辑] 华视

  • 华视丛书:以华视节目相关者为主。
  • 《中华电视周刊》(只报导华视节目及旗下艺人动态)→《华视周刊》(只报导华视节目及旗下艺人动态)→《华视综合周刊》(报导三台节目及艺人动态)
  • 《今天》别刊:配合华视妇女节目《今天》的节目内容所发行的刊物。
  • 以上各丛书均已停刊。

[编辑] 新三台

与老三台相对的,还有新三台这一称号。指的是TVBS、三立、东森这三家电视台。他们则是台湾最早的三家有线电视台。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 編,《台視二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北市: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
  • -{陳炳宏}-,〈請民間團體集資買台視〉,台灣《蘋果日報》2006年8月7日〈論壇〉版。
  • -{何貽謀}-,《台灣電視風雲錄》,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1月5日出版,ISBN 9570517352
  • 《中視十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八年》,台北市:中國電視公司出版部,1979年10月31日出版。
  • 《中視十五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七十三年》,台北市:中視文化公司,1984年10月31日出版。
  • 楚崧秋 著,《一個電視新生的告白》,中國電視公司,1984年7月1日出版。
  • 劉蕙苓 撰,〈黨營媒體股權轉移下的勞工意識:中視的個案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入選論文。
  • 金開鑫 總編輯,《華視二十年:中華民國六十年至八十年》,台北市:中華電視公司,1991年10月31日出版。
  • 廖麗圓 撰,〈中華電視公司之組織架構與企業形象變遷研究〉,台北縣板橋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單篇論文。
  • 李瞻 著,《電視》,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3月10日出版。
  • 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傳莘》雜誌社,《一個電視節目的誕生:探訪電視節目製作業》(《傳莘》第八期),1989年11月15日。

[编辑] 外部链接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