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本田技研工业 - Wikipedia

本田技研工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田技研工业有限公司(日語: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ほんだぎけんこうぎょう ; 英語: Honda Motor Co., Ltd.TYO: 7267NYSE: HMC是一家日本跨國企業,以製造汽車摩托車卡車腳踏車等交通工具為主,同時也製造引擎,一年約生產1400萬台引擎,是世界最大的引擎製造商。

該公司成立於1937年11月,一開始是生產汽車的關鍵零配件活塞環,創辦人為本田宗一郎

2004年開始,本田製造由柴油發動的摩托車,除了低噪音外,也比過去的摩托車排放更少的廢氣,減輕了汙染的程度。

在北美洲,本田公司銷售高階汽車的品牌為讴歌(Acura)。

目前本田公司的總部位於東京,股票除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亦有股票發行。

目录

[编辑] 本田與台灣

台灣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張國安師生在台北創立慶豐行,1952年引進本田生產的腳踏車輔助小引擎,是本田最早的海外客戶,後陸續進口本田機車來台銷售,並自1962年由甫成立的三陽工業與本田建立技術合作關係,為本田海外第一家技術合作對象,是本田在海外的第一條生產線,也是台灣第一家機車製造廠,較著名者如1974年推出的三陽野狼(台製Honda CB125)。黃繼俊後將其同學暨合作夥伴柯光述引薦給本田,1964年柯光述在高雄正式設立光陽工業,與本田技術合作生產摩托車,但其款式與三陽區隔。1975年三陽開發「史帝田鐵」合金汽缸,使用於三陽野狼的引擎,並將之回銷日本本田。1995年光陽創立以自有品牌KYMCO同時與本田終止技術合約,三陽則創立以自有品牌SYM。2000年本田決定悉數­出脫手中持有光陽股份,雙方合作就此正式畫上休止符。2002年年三陽與本田終止技術合約。

1969年起三陽與本田合作,生產富貴(台製Honda N600)轎車及發財(台製Honda TN360)小卡車,是國內第一家同時生產機車與汽車之公司。1974年第一代喜美(Honda Civic)引進台灣。1977年第一代三陽喜美轎車(台製第一代Honda Civic)在台生產,往後二十年,Civic歷經五次改款,始終暢銷。「喜美」一詞幾乎成為當時本田在台灣的代名詞,至今仍台灣許多的人把本田(HONDA)的汽車都叫做喜美(CIVIC)。1990年三陽工業在台生產的第四代雅歌(Honda Accord;先前曾引進美規的第二、三代)。1995年成立「三陽MIT車隊」以台製三門喜美改裝參與國外賽事。1998年在台生產Honda City轎車。2000年將原本(1997年起)由日本進口的Honda CR-V國產化。2001年三陽工業生產第七代Honda Civic的Ferio車款,是雙方合作的最後一項商品。

早年本田因擴充太快,一度財務吃緊,慶豐行甚至開出信用狀,幫助紓解其困境,因此本田技研創辦人本田宗一郎與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雙方交情匪淺。然而,黃繼俊與本田宗一郎相繼於1979年1991年過世以後,雙方繼承人就持股及公司經營方式意見分歧,1990年代末期雙方矛盾與衝突日益嚴重,且三陽工業不顧與本田技研深厚的合作關係,自行在海外生產機車和本田打對台,同集團旗下的慶眾汽車更與福斯汽車現代汽車在台合作設廠,導致關係交惡。2002年1月10日三陽工業、本田技研分別宣布,終止雙方合作關係。本田技研於同年2月27日在台成立台灣本田公司,至2003年秋本田品牌的汽車才重新投入市場。

[编辑] 賽車活動

本田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先生本身就是一個熱愛賽車的人,早年曾經自己代表他所效力的大都會修車廠參加日本國內賽事奪得第二名。本田也是世界上少見的將賽車視為公司命脈的大型車廠,自2000年重返F1賽事,其一直是投入最多金錢的贊助商(06自立廠隊)。本田不論汽車或機車的賽事都有極高的成就。本田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汽車和機車最高級別賽事(分別是F1和Moto GP)都曾奪得年度總冠軍冠(包括車手和車隊冠軍)的交通工具製造商。

[编辑] 機車

本田技研才創立不久就投入機車賽事,50年代奪得人島TT賽事冠軍,60年代投入世界機車圍場賽事最高殿堂(Moto GP)並且在1961年就拿下首個125級別的單站冠軍,也拿下當年125級別的年度總冠軍,成為日本第一家在Moto GP獲得分站勝利和總冠軍的機車廠。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年250級別的賽事也同樣是由本田拿下總冠軍,此後本田分別在這兩個級距的賽事贏得十多個年度冠軍。Moto GP自1949年至今有57年歷史,只有125,250和500(後改制為四行程990c.c.Moto GP)這三個級別是一直在舉辦的。本田自60年代早早就稱霸125和250級別,時至今日本田也是為一一家仍在固定參加這兩個級別賽事的日本車廠,其餘諸如山葉鈴木都已退出(不計外卡參賽)。

本田在60年代125,250級別的奪冠使得全球都將目光放到了這個當時的日本小廠身上,本田也不滿足現狀,在66年正式加入當時最頂級的500c.c.賽事,和世界名廠一較高下。不過本田在頂級級別卻一點也不如其在125和250的風光,本田先是遭遇八屆世界冠軍Giacomo Agostini和Phili Read帶領的MV Agusta的十七連霸王朝(1958-1974)在70年代中歐洲車廠中衰之時,卻也輪不到本田,當時Giacomo Agostini轉投山葉,幫助山葉贏得1975年的500年度總冠軍,山葉也是日本第一個奪得500世界冠軍的車廠,本田第一個500冠軍是在1983年美國車王Freddie Spencer騎乘NS500拿下,而Spencer更在1985年同時奪得250和500的世界冠軍。後來本田又在Eddie Lawson,Wayne Gardner的幫助之下拿下87,89的冠軍。不過真正風光的是90年代後期的NSR500時代,由澳洲車王Mick Doohan創造五連霸佳績(1994-1998)而99年又由Alex Criville拿下總冠軍。近期500c.c.二行程引擎的最後一年2001年的年度冠軍是則是由今日有小飛俠之稱的Rossi拿下。Rossi在02,03騎乘新型990c.c.四行程引擎的本田RC211V再度奪冠,不過Rossi在04年以及05年賽季,轉投山葉並助其奪冠。雖然本田在近年受到轉投山葉的Rossi不小的壓力。但今年在一批年輕小將的帶領之下頗有中興之勢。本田共計拿下13次頂級級別世界冠軍僅次於MV Agusta的18次。


本田在Moto GP頂級級別冠軍次數


本田在Moto GP 250級別冠軍次數


本田在Moto GP 125級別冠軍次數


[编辑] 汽車

本田在汽車賽事方面成就最高就屬方程序賽車,特別是被視為汽車賽事最高殿堂的世界一級方程序賽車F1),本田早在1964年就以廠隊身分參賽,在65年和67年雖有拿下單站冠軍,但並沒有拿下年度車手或車隊冠軍,不過本田1962年才投入汽車製造但是在64年就參加賽事相當不可思議。本田是日本車廠第一個參加F1也是第一個拿到分站冠軍和年度車手、車隊冠軍的車廠。可是本田拿到世界冠軍卻是第二次參加F1之時,原來到了1968年本田正式退出F1賽事,直到1983年才回來F1不過這一次本田是以引擎供應商身分參賽;但卻是本田也是日本車廠在F1史上最輝煌的一刻,1986年-1991年,六年之間本田贊助的車隊拿下了六屆年度車隊冠軍(86,87威廉士88,89,90,91邁凱倫)和五屆車手冠軍(87 N.PIQUET,89 A.PROST,88、90、91 A.SENNA)不過隨著本田宗一郎先生在1991年過世,和即將接替本田連霸紀錄的雷諾王朝的展開。在1992年空手而歸之後,本田就退出F1而本田宗一郎大公子—本田博俊的公司「無限」(為一家本田輛產車的改裝廠)則於91年接收本田F1引擎技術開始成為引擎供應商,並在92年之後改以「無限—本田」之名供應引擎。「無限—本田」曾拿下過四場分站冠軍,並於98年幫助Jordan車隊拿下年度車隊和車手第三名直到本田於2000年回歸F1的隔年無限才正式退出F1。本田在2006年買下自2000年回歸就開始贊助的英美車隊成立本田車隊成為完全廠隊。

[编辑] 其他

本田除了世界一級方程序賽車外,在美國的卡特系列賽和印地聯賽都有極優異的表現。本田也有參加耐久賽和房車賽,不過相較於其在方程序賽事的輝煌只是表現一般。本田除了一般圍場機車賽之外也參加越野機車賽事,而其更在90年代買下西班牙知名特技機車品牌Beta期待在特技機車界展露頭角。

[编辑] 賽場科技應用

本田常常將其最驕傲的賽車科技應用在市售車之上,如PGM Fi電子點火系統和VTEC可變正時汽門。不過本田在機車和汽車上卻有兩個產品是完全移植賽車製作功法及科技就形同道路版賽車一般。分別是NR和NSX。

[编辑] NR

NR750是本田販售過最貴的機車,1992年限量發售300台,每台售價高達520萬日幣,是日本有史以來最貴的機車,其售價就世界車市而言也相當驚人。NR的傲人之處就是其特殊的引擎結構,每缸八汽門、兩連桿,橢圓形汽缸,這是本田在內然機史上的獨創,其車體則是採用複合式纖維打造,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這個科技的量產車。整車就形同賽車。本田NR750引擎科技源自1979年的NR500賽車,當時本田執意以四行程對抗同排氣量的二行程引擎(學理上同排量的二行程引擎會比四行程引擎多一倍馬力,計算實際損耗後也有多0.3-0.7倍)只好使用橢圓形活塞以植入八個汽門換取更大的瞬間進氣量。雖然事後證明無法致勝,但本田的執著和突破仍為其贏得掌聲。

[编辑] NSX

NSX外號東洋法拉利,是本田在1991年推出的車款,在2005年正式停產。NSX是日本量產車史上最貴的車,超過一千萬日幣,其推出之時是以法拉利328 GTS為假想敵,此車採中置引擎,3.0升V6引擎可輸出280匹日制馬力(受限日本運輸省限制)後改為3.2升。NSX全採手工打造,不論車架和調校都是由賽車場上應用得來。號稱日本的道路F1。NSX的競技血統無庸置疑,但受限日本法規,NSX時多年來一直是維持280匹馬力(美規謳歌為290)也許在90年代初和法拉利的328及348相比不相上下但是到了355之後就大幅落後,NSX再也不是東洋法拉利而漸成一台孤傲的跑車。雖然本田不斷的輕量化和增進NSX的操控性,但隨著其它跑車馬力不斷加大,NSX再也不吸引人,再加上高昂的售價,終於到了2005年正式停產。NSX也許是日本法規的受害者,但其超凡的操控性卻是無人能及的。

[编辑] 产品型号

[编辑] 车祸

断本田车车祸后断成两截

[编辑] 相关内容

  • ASIMO

[编辑]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