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Wikipedia talk:描述人物死亡的用詞 - Wikipedia

Wikipedia talk:描述人物死亡的用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编辑]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关于人物死亡,有很多次,比如卒,去世,过世,辞世,逝世,离世,死亡,仙逝,病逝等,最近关于对于什么样的人用逝世有过争议。考虑到现在人物分类都是用的逝世,如Category:1976年逝世,所以建议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一律采用逝世作为描述死亡的词汇,不再根据褒贬选择不同的词汇。

希望能够讨论这一问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但希望在这里能够达成共识,省去以后很多争执的时间。--用心阁 13:26 2006年3月20日 (UTC)

用哪個詞乃應文脈所向,為何要統一?
卒,去世,过世,辞世,逝世,离世,死亡,仙逝,病逝...這些詞哪一個有貶義?--百楽兎 14:36 2006年3月20日 (UTC)
有人认为逝世是由褒义的,参见User talk:澍子--用心阁 02:16 2006年3月21日 (UTC)
逝世我沒意見,不過仙逝當然是褒義...--超限術士 03:12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认为观点中立和政治正确是不一样的,后者不应该影响前者。用什么词描述正面或反面人物的死亡基本上属于政治正确的考虑范围。--Mukdener|留言 05:24 2006年3月21日 (UTC)
  • 英文中,好像就一个词: DIE! 。现代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自由区的人,似乎不太能理解或者记住和‘死’有关的中文词汇的用法的意义。 毛泽东die的时候,中国大陆所有的报纸,电台上绝对不会用‘逝世’以外的词。如果有人说‘毛主席病死了’,或者‘毛主席翘辫子了’,那这个人很可能会和毛主席一起去DIE。 奇怪的很,毛的夫人DIE的时候,没有一家中共媒体使用‘逝世’或‘去世’,这是偶然的么? 中文关于DIE的问题,等级历来是很森严的,‘崩’‘亡’‘卒’‘毙’。。。。。。。这些词的用法绝对是不可混淆的。这不仅仅是‘政治正确’的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并没有‘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 上面两位对这个庄严问题的理解未免肤浅了点。--民国九十五年 05:15 2006年3月21日 (UTC)
民国同学,我劝你看看政治正确,最好看看英文页,再看看维基原则。你没资格要求别人用什么词!(我这也是观点中立,至于政治是否正确你自己核计去。)--Mukdener|留言 06:56 2006年3月21日 (UTC)
不谦虚地说,我比你了解什么是‘政治正确’。你用什么词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不是我发起的,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你好像受了什么刺激,希望你不是认错人了。--民國九十五年 07:00 2006年3月21日 (UTC)
维基上借题发挥的可不少,尤其遇到政治问题,但是编辑这么搞的不多。有本事的让事实说话,阴一句阳一句的没意思。--Mukdener|留言 07:25 2006年3月21日 (UTC)
各位,維基百科社群不是戰場...--超限術士 07:46 2006年3月21日 (UTC)
  • 察看英文条目是个保证中立的好办法。如果英文对任何人都不用 pass away,中文似乎就不宜用上“逝世”。--澍子 08:14 2006年3月21日 (UTC)
無論如何我希望在“歷史上的今天”模版上定下用那一種字詞。-- 13:38 2006年3月21日 (UTC)

[编辑]

我的意见是:至少辞世逝世仙逝三个是敬体用法,是正面褒义的。如果维基保持中立,应避免使用。由于维基往往敏感的是贬义,关于卒的贬义用法在维基上基本没有出现。死亡一词本无色彩,但似乎在中文讲究讳逝者的环境下,有一层冰冷的色彩,个人以为可避免使用,去世应为较佳的选择。在人物条目中的归类,我认为改用“××年生”“××年卒”代替“××年出生”“××年逝世”更为中立并且简洁,至少称一些有民愤的甲级战犯为逝世会让部分人着恼,对使用了生卒模板的人物,这个改动是极易的事。—-{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1日13:58 (UTC+8 21:58)

BTW:我看了一些相关讨论,发现民国九十五年说的不错,生活在自由地区的维基人对这些词确实分辨不出哪一条褒义,以至会认为这是浪费精力的误解。—-{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1日14:11 (UTC+8 22:11)
這是在暗示這整件事其實應該用繁簡轉換標籤來處理嗎?--泅水大象 訐譙☎ 15:23 2006年3月21日 (UTC)
  • FDCN对这几个词的语用感受,相信为在中国大陆受语文教育的人所共有,不单单是我。“生”“卒”更是个好办法。其实学习中文的老外很早就指出,现代汉语中真正中立的词语很少,很多汉语词都暗含褒贬(“逝世”更是明含敬意),随时在表明说话者自身的立场,老外感到很头疼,因为一不小心就用错。至于台湾与中国的汉语使用者,感受经常不同,只是被同一套文字系统掩盖了,而且一般的倾向都是中国更敏感(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声称”、“鼓吹”、“卖力”,在中国都是暗含贬义,形容说话者不认可的行为,台湾人居然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挂钩”,在台湾一定是指腐败的勾当,在中国大陆可以“产销挂钩”。“检讨”在大陆往往痛哭流涕、痛陈己非,在台湾可以坐下来开会心平气和,不一定要找替罪羊。这只是随便举几例。两岸的汉语其实貌合神离,距离大于英美的英文,转换恐怕也不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讨论可以不局限于“逝世”这一个词,或许能有些意外收获。--澍子 20:01 2006年3月21日 (UTC)

今又对此问题想了想,还是就事论事说一说死亡一词相关的:

  1. 中文中对“死亡”之所以有太多的相近词汇,就是为了分别不同程度的敬蔑褒贬。比如庄重程度来说崩>亡,逝世>=辞世>去世;就轻蔑程度来说暴毙>灭亡。
  2. 死亡一词是真正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即使感觉冰冷。在许多法律文书中都是“死亡人”“死亡时间”等。我改变对其“要避免使用”的建议。
  3. 在条目中,建议但不强制使用死亡一词,其它词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即使是“去世”。
  4. 在分类中,由于表达的是维基立场,应当强制使用死亡。当然更改有现实操作性的麻烦,从我个人的相关维护工作中,预计是几百个分类,并不巨大,人物条目可能4千多,其中近3千使用模板。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1日23:45 (UTC+8 07:45)

逝世的分類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個以上,人物條目中使用模板的數目也沒有想像中比例那麼多。這會是個大工程。--ffaarr (talk) 05:01 2006年3月22日 (UTC)

[编辑]

各位,我再强调一下我的看法:中立的观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用词的选择实属“小学”,没必要太计较。何况现在大陆台湾意识形态的分歧如此大,双方对词义内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如果大家在编辑的时候不能保留意见搁置争议反而整天纠缠这些,那可实在不是中文维基之福。--Mukdener|留言 01:42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我的意见恰恰与你相反。百科条目作为一建立在书面文字基础上的严肃文体,象法律文一样,就得咬文嚼字,就得“纠缠”于用词的正确性。你见过法律条规里有逝世的字眼么?维基百科要保障NPOV,用词当然是重要的一环,有政治正确的也有词性色彩的,你可以看到条目中不停地“纠缠”于把“镇压”改为“压制”、“血腥”改为“流血”。正是因为“对词义内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因为要尊重这种“事实”,才应选择各方都可接受在语言学上正确的词语。正是这种“纠缠”,使维基最大可能地避免冒犯、消解冲突、保持中立。—-{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2日03:13 (UTC+8 11:13)
你这种说法我可完全不同意,百科全书跟法律文件完全没有可比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事实,法律的权威性则来自于法律适用人群的认可。还有啊,中立的前提是客观,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哪来什么中立不中立啊。对用词的纠缠我把它称为“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这是对政治正确的滥用。--Mukdener|留言 03:21 2006年3月22日 (UTC)
对此我举个例子,“疼痛”是客观的,所以它可能是中立的,这取决于它和事实(疼痛产生的整个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的符合程度。但是“痛苦”就是主观的,你不能说有50%的痛苦或者30%的痛苦,更惶论痛苦的中立性了。--Mukdener|留言 03:35 2006年3月22日 (UTC)
俺要说的已说完。很遗憾你不能认同。—-{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2日03:38 (UTC+8 11:38)
感觉Mukdener理解偏了。正如你所说的,“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褒贬本身就是不客观不中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褒贬义的词汇。这当然很难做到,尤其是中文语境当中,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写文章一定要盖棺定论,一定要文以载道,而不满足于对各种事实和观点的客观纪录。但wiki之所以是wiki,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大家到wiki上来可以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这种客观中立的文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你可能要认为我抬杠了, 但是我要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当我们尝试进行中性描述的时候仍然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标准宜宽不宜严。你以为如何?另,我不同意“客观中立的文风”这样的说法。--Mukdener|留言 18:21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倒不觉得你在抬杠,但是你的理解有偏差。你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这对本身带有褒贬含义的词汇确实如此,比如“仙逝”,比如“翘辫子”。但还存在着大量并且够用的不带褒贬意义的词汇,比如“死亡”,比如“卒”。你总不能否认,“死亡”这个词汇比“仙逝”和“翘辫子”要客观得多了吧。所谓“客观中立的文风”,就是要尽量的避免褒贬。写出事实,由读者自己来褒贬。你说“标准宜宽不宜严”,但对词汇使用问题孜孜不倦的,恰恰是那些带着褒贬意图进行写作的人,认为死者是“仙逝”的人,就接受不了别人说死者“翘辫子”。而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使用更客观中立的词汇来解决。否则,一方坚持“仙逝”,一方坚持“翘辫子”,你说该如何解决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24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本来一直避免具体到个例,不过现在我要抬杠了。我认为只有“死亡”这个词不带感情色彩,所以以后维基百科只能用这个词,其他所有词都不符合“客观中立”原则。但是请你想想,这样的语文符合语言习惯吗?再回到这个例子,本来也没人用“仙逝”和“翘辫子”,你这不是战风车嘛。其实语气只要不过分就没必要计较,放一放,也许过个一段时间大家自然就有共识了。--Mukdener|留言 02:50 2006年3月23日 (UTC)
第一,我看不出只用“死亡”有什么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地方,至少它符合说明文类的,百科体例的语言习惯。第二,不是我在战风车,而是有人已经为“逝世”和“去世”吵翻天了。既然有争执,就要找出解决方案。--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13 2006年3月23日 (UTC)
关于米氏是不是“逝世”,我们可以参见以下各大不同政见的新闻网站,里面有中共的,也有反共的,也有中立的:
  1. 人民网图片新闻标题用到“逝世”;
  2. 网易转载东方早报的新闻第二行用到“逝世”;
  3. 联合早报倒数第五行用到“逝世”;
  4. 大纪元第十段引述法国外长的说话用到“逝世”;
  5. 蕃薯藤第六段用到“逝世”;
  6. BBC中文网第十二段同样是引述法国外长的话用到“逝世”。

[编辑]

在《高级汉语词典》里对“逝世”一词的解释也是“去世、死亡”。
所以,我觉得无论在该词的原意和实际应用中对米氏和任何一个有争议的人的死亡用到“逝世”一词都是合适的,都是不违反中立原则的,“逝世”仅仅是一个文雅一点的书面语。澍子民國九十五年对中宣部和新华社非常反感,但偏偏要和中宣部、新华社一样对一个人的死亡用词都要分为三五九等,那才是缺乏中立的表现。对“逝世”一词的讨论说实话让我挺反感的,让我觉得好象回到文革年代一样。--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如果“逝世”一词的用法完全同“去世、死亡”,那这个词就不会存在。我想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可惜没有人有兴趣帮忙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澍子 06:19 2006年3月22日 (UTC)
人在美国,没字典可查,不过网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这里[1]列出来不少用法,可惜不是“由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過的事件、主張、理論、概念、意見和論證”。我的意见是使用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過的用语来描述。--Skyfiler 06:49 2006年3月22日 (UTC)
  • 另外,就网友提到“政治正确”的不必要影响问题,我的回应是这样:既然我建议的措辞用法对所有人都生效,不是针对老米一个人,那就是没有受到政治正确的影响的解决办法。因为所谓“政治正确”是看人下菜碟的,因人而异。然后我的选词显然比原文中立些。对老米我当然有自己的“政治正确”,别人也有,不过我自信我的方案是在用一视同仁的“中立”来纠正别人的“政治正确”,没有让自己的“政治正确”来干扰选词。 --澍子 11:03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我来否证一下长夜无风说的“‘逝世’仅仅是一个文雅一点的书面语”:一个人过世,与他不相关的人说他死亡,不会有人认为对死者不敬。但如果是死者的亲友呢?肯定不能说死亡,而要说去世逝世,否则其他人会怎么看?是认为该亲友表达不够雅致呢还是对死者不够尊敬呢?则逝世到底是文雅书面语还是敬语,自己判断罢。这种词性讨论,与文革无关。
金山词霸2005中解释:

逝世

shìshì

[pass away;die] 死亡的婉词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蒋文钦在电子工业版的《汉语字典》中:

②死去:

  ~世|病~|夭~|仙~ (婉辞,称人死去)

  溘kè然长~|伤~ (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听说吕叔湘的作序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更多的解释,我手头没有。—-{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2日17:58 (UTC+8 01:58)
我觉得,深入探讨“逝世”的含义并无必要,如果大家达成共识,认为“逝世”是个中性词,也无不可。但既然是中性词汇,当被用于所有人,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34 2006年3月22日 (UTC)
  • 这样约定当然并无不可。顺便说一句,有的网友据说也查了“金山词霸”,但是把“婉词”、恩格斯的例句都略去不表,这样为己所用、随便剪裁原始材料的手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澍子 22:42 2006年3月22日 (UTC)]
金山词霸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间当然有出入,我刚新装了2006版的金山词霸,对死亡、去世、逝世三词解释如下:
  1. 死亡:丧失生命;不继续生存。
  2. 去世:成年人死去。
  3. 逝世:死亡的婉词。
通过三词的解释,可见“去世”不能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但“逝世”没说不可以。
至于“婉词”,和“敬语”是有很大的区别,婉是委婉的意思,并没有尊敬的意思。那这个词既然是委婉的表达死亡的意思,当然就是一个文雅的书面语,并非说明我们对死者是推崇或尊敬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6:56 2006年3月23日 (UTC)
你“婉拒”一个人的请求时,是为了照顾对方面子呢还是表示表达自己用词雅致呢?你请我吃饭,我说“啊哟,刚好有人让我去他那呢”,这是一个小谎言,用词上并不雅致,但却尊重了你的面子。委婉就是出于一种尊重,对死亡的婉词亦是如此。逝世也是不能称小孩子的,不能因金山词霸一个词典没说明而否定。—-{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3日23:56 (UTC+8 07:56)

[编辑]

[编辑] 一点建言

说真的,称有些人为逝世,俺还真不舒服,但也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达成“认为逝世是中性词”的共识,给我感觉是为了平息争端达成的妥协,呵呵,俺也接受了。这里俺只说说一类意见,还望不愿讨论的人三思一二:

  1. 以后还会不会另有人继续就该词汇纠缠?
  2. 维基不需要用词准确和中立么?呵呵,至少俺是就词本身来就事论事的,没有其它考量。
  3. 坚持与反对用此词的不妨想一想,真的没有其它同义的又大家能接受的词么?

达成共识的话,我以为敬重程度弱得多的去世更合适些。即使抛开褒贬色彩,逝世去世用在所有人身上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二词只用于成人,还不能用于孩子。那我们的百科中有李思怡条目,她被分在2003年逝世。呵呵,一个中文维基,总得讲些准确性吧!中文的词汇,真的到了可以宽松的程度了。

与我观点不一致的维基朋友,请不要视我在帮助与你相对立的维基人说话,我真诚希望你们能考虑其中的得失,能从词语本身来说明我的考虑多余,而不是政治情绪和反对政治情绪来处理。—-{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3日00:46 (UTC+8 08:46)

我和Fdcn同感,但是角度不同。“称有些人为逝世,俺还真不舒服”,我感觉,称某些人去世,同样感到不舒服。例如李白谁也不会用去世。如果从词义和语境的角度,个人感觉似乎死去不久用“去世”问题不大,死去很久一般用逝世。另外,中立性也说“要为敌人写文章,要从同情的角度去写”,这样看来,用逝世对于死去的人更加委婉,尊重一些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6年3月23日 (UTC)
(+)赞成1840年前用逝世,1840年后用去世?--澍子 02:59 2006年3月23日 (UTC)
为什么呢?我觉得去世和逝世我都能够接受。要不这两个都可以用,但不代表敬重或者贬低的意思。?--用心阁(对话页) 07:36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覺得去世和逝世雖然語感不同,但指的是同件事,我們在條目裡儘可以二者選其中一個覺得比較適當的來敘述,但分類的重點是把在事實上屬同一類的事物放在一起,以便於查詢,而不是用細部的不明確的語感區分讓作分類和找資料的人都增加麻煩。--ffaarr (talk) 09:42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在上面说过,我推荐用“死亡”,了却一切麻烦。我也说过,条目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灵活选作去世逝世等。但在分类中,我不明白为何非要选定有争议的词语,当初选词者也许无心,今天讨论时,且不论操作有多麻烦,至少应就词语本身有一致的看法。从这一点看,中文维基在严谨和细致上英文维基还真差得远。—-{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3日11:58 (UTC+8 19:58)
我上文主要是反對不同的時代人物還要用不同的字的分類,我不會反對用死亡作分類名,如你所說它可能的爭議性比逝世更小更適當。但要作之前希望先確定這一千多次的刪除和至少4000多次以上的編輯要誰來作(分類和英語那邊的跨語連結也要重作,另外,模板的分類改了之後,條目不會立刻自動進到新分類裡),尤其最近維基百科連線這麼慢,這工作量會非常大。我個人不覺得這划得來(我寧可把這時間花去解決其他目前中文維基存在的更不細緻不嚴謹的東西,例如許多分類有問題或沒作分類的條目,這些才是真正會影響到分類查詢的),但如果有人願意承擔這工作,我雙手贊成這提議。--ffaarr (talk) 14:09 2006年3月23日 (UTC)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具体用“死亡”还是“逝世”的区别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做到一律平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人能把所有分类都改为“死亡”那是最好了。否则的话,我们不妨规定“逝世”是一个wiki中立词汇,每个死人在wiki上都配享有“逝世”的待遇,包括汉奸,战犯等等。这也不算太离谱,死者为大,尊重一下也是好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28 2006年3月23日 (UTC)
二位沒明白我的意思,我要的也就是對之的一个态度,词汇是不是中立不是规定出来的。至于目前已有的分类更改还是不更改,那是基于现实的再作妥协选择。实说,我在整理生卒模板时,1至近2千个条目的更改都是我一月内独力完成,不要把任务想像得过大,如果有操作数据库的权力,我一天就可以完成死亡分类的更改。如果没有一个对待准确细致的鲜明态度,那么,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类似错误情况出现,都到时都再通通承认其合理性?—-{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3日23:12 (UTC+8 07:12)
再重申一下,我在上方说“且不论操作有多麻烦,至少应就词语本身有一致的看法。”是指这样:我们中文维基人必须有严谨有作风,这次死亡词汇的问题,即在保持目前分类下,也要承认该词汇不准确,以提示以后的工作。—-{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3日23:24 (UTC+8 07:24)

[编辑] 去世,逝世,驾崩,翘辫子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聊天

[编辑]

請恕我插嘴一句,其實,當初第一個在LTN模板上的米氏相關連結中使用「逝世」一詞的人,其實是我--一個對米洛塞維奇或共產價值完全沒興趣也不支持的微藍台灣用戶!因此,看著各位對於這「逝世」一詞的使用與否陷入意識型態的爭辯,老實說真是看得又無奈又好笑,因為當初使用這詞的理由很單純,「逝世」一詞在語氣上遠比「病死」(這是原本寫上這訊息的人一開始的用詞),或甚至「死掉」「翹毛」「掛掉」來得文雅許多,我認為它比較適合用在維基百科這種用詞遣字應該力求典雅,而非論壇般用語白話的場合,因此如此使用。關於「逝世」一詞,我並不贊同澍子兄的意見認為此詞帶有尊崇緬懷之意,以我個人的理解,逝世一詞只是代表死亡這動詞的文雅版本而已,本身是中性的並不具有褒貶的意義,事實上參考手邊的中文字典(例如我手上這本《旺文社國語辭典》),對於逝世的解釋也僅有「逝世 = 去世」而已,而非您認為的只能用在一位受敬重者的死亡之上。何況無論米氏一生的功過如何,他至少曾經是一個國家的元首,是個知名人物,因此如果我們使用略帶有尊稱意味的動詞在他上身,那也是針對他的名聲而這麼說。
無關政治立場,但縱使以一名反對共產黨者的觀點而言,我認為澍子與民國九十五年兩位的發言態度,跟那些你們在抨擊的對手並沒有差異多少,一樣瀰漫著謾罵攻擊的意味,充其量只是政治態度與用詞遣字的不同而已。如果真的是為了維基百科的永續發展,強烈建議多用溝通而少用說教與謾罵的方式來達成你們想要的結果。--泅水大象 訐譙☎ 04:41 2006年3月21日 (UTC)
  • 中港台三地对同一个汉字词的修辞色彩感受,可能大相径庭,例如:检讨。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人系统地总结整理。 --澍子 08:28 2006年3月21日 (UTC)
关于逝世一词,请参与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关于描述人物死亡的用词的讨论。--用心阁(对话页) 04:56 2006年3月21日 (UTC)
    • 英文中,好像就一个词: DIE! 。现代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自由区的人,似乎不太能理解或者记住和‘死’有关的中文词汇的用法的意义。 毛泽东die的时候,中国大陆所有的报纸,电台上绝对不会用‘逝世’以外的词。如果有人说‘毛主席病死了’,或者‘毛主席翘辫子了’,那这个人很可能会和毛主席一起去DIE。 奇怪的很,毛的夫人DIE的时候,没有一家中共媒体使用‘逝世’或‘去世’,这是偶然的么? 中文关于DIE的问题,等级历来是很森严的,‘崩’‘亡’‘卒’‘毙’。。。。。。。这些词的用法绝对是不可混淆的。 上面两位对这个庄严问题的理解未免肤浅了点。--民國九十五年 05:15 2006年3月21日 (UTC)
      • 我們在做的只是百科全書,在記錄歷史,但是不評價歷史。逝世這個詞在我看來是中性的,許多維基人也如此認為,我們採用平實而尊重每一個人物的方法寫百科全書,一字褒貶不是維基人該做的事,也輪不到平凡如你我來做。--Theodoranian|虎兒 =^-^= 06:03 2006年3月21日 (UTC)
        • 我完全同意人人平等,赞成让每个人都享有‘逝世’的光荣。张献忠于崇祯xx年逝世,郭靖在襄阳逝世,阿Q在民国N年逝世。。。。你们感觉这合适么? 还是让他们都去世比较好吧?--民國九十五年 06:17 2006年3月21日 (UTC)

[编辑]

誰說英文裡面的死亡只有「die」一個字?隨便舉舉,decease, perish, expire, pass away全都是die文雅度各有不同的同義詞,崩亡卒薨是文言文用字,原本就有其特定的定義與用途,但我很有興趣民兄是否有任何佐證(別用上面這種個人論證式的方式,那是您個人的理解而已,請直接舉出參考文獻)可以證明「逝世」一詞有特定的用途規範,舉得出來我們才能信服。至於媒體用詞,本來就是應該要文雅點避免直接用「死」字或甚至使用翹辮子之類的俗語,就算在台灣,遇到這種情況時媒體也是寫「病逝」居多,夠水準的記者是不可能會寫「病死」在公開發行的報導上,因此我也把模板上的「病死」給改掉了。反正我又不是中國大陸的居民更不用在乎共產黨箝制新聞自由那一套,何必去揣摩人家的政治意識與用語風格之關連性?身為一個台灣用戶,我認為「逝世」一詞僅有雅飾卻沒有尊崇的意味,雖然我個人對於「去世」與「逝世」這兩用詞沒有強烈的好惡,但我認為各位似乎加了太多意識型態的東西在這語詞上,有點本末倒置的味道!--泅水大象 訐譙☎ 06:32 2006年3月21日 (UTC)
上面关于英文中的DIE的同义词举得很好,但这也正说明中文中的相关词汇的用法和英文不同,在英文中,这些不同的词的用法取决于上下文。但在中文文言中,崩,卒,亡,毙,等词的区别却是绝对的,和上下文无关,只和死者的被官方认可的身份有关。 在现代中文中,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语境中,‘逝世’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汇,正如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崩’。 文献资料?请考察‘人民日报’和类似的所有中共报纸。所以,我建议,在米洛舍维奇的情况下,使用‘去世’一词。 也许在共产党完蛋后,每个中国人都可以自由地‘逝世’,不过目前,还是避免这个麻烦为好。--民國九十五年 06:45 2006年3月21日 (UTC)
  • 各位如果想更好的理解中立的观点请看[这里],基本上中立的观点就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描述。至于怎么描述一个人死基本属于政治正确范畴,是两个概念。“毛主席翘辫子”、“米洛舍维奇逝世”都算中立的观点,因为他们都死了。至于政治上是否正确,这就要看“自由地区”或“沦陷区”的大家伙见仁见智了。还有啊,澍子写的今夜美国人中提到“一夜情”,这也属于典型的观点中立但政治不正确。--Mukdener|留言 06:42 2006年3月21日 (UTC)
呵呵,漏了非常重要的一句:既然无关观点中立就不算违反维基原则,民国同学凭什么如此傲慢要求别人非按你的标准来写,编辑就比别人牛逼怎么地?--Mukdener

|留言 06:51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不认为你有必要使用‘牛逼’这个词,但我绝对尊重你‘牛逼’或者‘逝世’的权利。--民國九十五年 06:55 2006年3月21日 (UTC)
你还没完了是不是?教你个乖,用“蒋介石+逝世”搜索简体中文网页,看看都是什么。你自己对逝世的主观判断就违反了中立的原则,通俗点儿你那就是胡说八道。找块儿嫩点儿的豆腐得了。--Mukdener|留言 07:17 2006年3月21日 (UTC)
你要逝世就逝世好了,关我鸟事。莫名其妙。--民國九十五年 07:23 2006年3月21日 (UTC)
对不起,我对用什么词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有编辑动不动就跟别人打编辑战,还傲慢的教训别人。--Mukdener|留言 07:31 2006年3月21日 (UTC)
民国这位,你故意少写一个“用”字,占人家这点儿便宜有意思吗?你还自称“我少年老成”,这不是幼稚得可笑吗?--玉宇澄清万里埃|留言给我在这儿

[编辑]

  • 奉天网友,有关称蒋为“逝世”的简体中文网页,与时空背景有关,近年来中共为统战,部分肯定蒋抗日的“功绩”,因此蒋又“逝世”了起来。在1975年,蒋绝对没有这个待遇。请比较当天《人民日报》的标题:《人民公敌蒋介石死了》。另外有关“一夜情”政治不正确的问题,未明所以,请指教,谢。 --澍子 07:52 2006年3月21日 (UTC)
按照政治正确的原则,一夜情这样的词属贬义带有讽刺色彩,是应该避免的,比如可以说可以用短暂的性关系什么的。基本上这是个玩笑。--Mukdener|留言 14:28 2006年3月21日 (UTC)
准确说来,标题是《蒋介石死了》,略引:“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 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当然我没有找到当天的报纸,只是参考这里http://www.szlib.com:82/renming/Detail.wct?RecID=5&SelectID=2&ChannelID=5020&Page=1211.103.111.178 09:09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竟然去把家裡那三大本近萬頁的辭海翻出來了。辭海:「逝,死亡也。漢書司馬遷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報任少卿書,wikisource有),「逝者如斯夫」,論語這裡的逝則是當「往」、「過」講,指一切已經「過去」的事物,我看不出來有任何褒貶之意。我也實在看不出來跟「過世」有什麼語意上的差別。至於直接稱人家「死」,當然是比較不禮貌的說法,無須待言。共產黨怎麼規定先不管(我也找不到共產黨的規定),可是在文言文用法中,我找不出這兩者有什麼差別。下面的網頁也可以參考。http://140.111.1.40/yitia/a_std/a04142.htm --獵戶座 留言給我 08:44 2006年3月21日 (UTC)

一个字能把维基社区搞得鸡飞狗跳,民先生还真是水平不低啊。如果就事论事来说,对米氏用逝世一词绝对可以说没有任何不当之处,即使是带有你所认为的褒义,何解?因为他毕竟是一国的元首,而对他的审判根本没有进行,当然更没有判定他有罪,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定罪,据西方媒体的说法另两个关键人物还在逃,只有他们出来作证才有可能给米氏定罪,否则仅凭目前的证据完全无法判米氏有罪。你不是一直鼓吹无罪推定的吗?这时候怎么自相矛盾,还没审你心里就把他定为有罪了?对于一个无罪的国家元首,不用“逝世”用什么?

从这点小事中,只能让众位维基社区的成员又一次看清楚民先生执着的“民主”作风——老子就是对的,你们这帮没大脑的家伙能拿我怎样(还真是颇有先总统蒋公的遗风呢)?这几周来,凡是他所到之处无不编辑战四起,然后条目被保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先生最早的个人用户页上说“很高兴能找到Wiki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场所。生活杂志评选的千年百大影响人物,看看还有多少没写的,近期就实行这个补完计划好了”。不幸的是这百大人物的条目民先生基本上一个没动(除了给老毛加几条负面评价),然后一脚就踏进了政治事件和人物的条目中开始旁若无人的执着“贡献”,管你其他用户如何提醒他争议问题要在讨论页达成共识再行编辑,他就抱着“说实话,我不觉得花费这么多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多大的价值”“可能这很有价值。但我没有兴趣和你在这里讨论著作权问题”这副无赖嘴脸。我参与维基这么久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贡献者”,难道社区就任由他兴风作浪吗?--3dball 09:29 2006年3月21日 (UTC)

    • 这个话题不是我发起的,我在这里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3dball对我的个人用户页的异常兴趣与我无关。我从来也没给‘老毛’的条目增加过负面评价。希望3daball在‘鸡飞狗跳’之余,别拿自己对他人的怨恨在这里烦大家。--民國九十五年 14:50 2006年3月21日 (UTC)

各种死亡的说法,习惯上当然褒贬不同,但wiki作为记录事实的地方,不应当沿袭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文风,应当只选用中性词汇描述。我们可以讨论决定哪些词汇是中立的,但基本的原则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词汇应当适用于所有人,不论是犯夫走卒,帝王将相,还是人类公敌。如果大家决定“去世”是中立的,那米洛用“去世”,毛公蒋公也应该用“去世”。反之,若决定“逝世”是个中立词汇,若毛公蒋公用了“逝世”,米洛也可以用“逝世”。--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39 2006年3月21日 (UTC)

  • 这正是我的意思。我反感的是369等,利用一词来宣扬意识形态,而该意识形态并不一定为所有维基人所认同。遗憾的是有些人不讲汉语的自身规律,狡辩不已,浪费大家时间。--澍子 07:34 2006年3月22日 (UTC)
关于米氏是不是“逝世”,我们可以参见以下各大不同政见的新闻网站,里面有中共的,也有反共的,也有中立的:
  1. 人民网图片新闻标题用到“逝世”;
  2. 网易转载东方早报的新闻第二行用到“逝世”;
  3. 联合早报倒数第五行用到“逝世”;
  4. 大纪元第十段引述法国外长的说话用到“逝世”;
  5. 蕃薯藤第六段用到“逝世”;
  6. BBC中文网第十二段同样是引述法国外长的话用到“逝世”。
在《高级汉语词典》里对“逝世”一词的解释也是“去世、死亡”。
所以,我觉得无论在该词的原意和实际应用中对米氏和任何一个有争议的人的死亡用到“逝世”一词都是合适的,都是不违反中立原则的,“逝世”仅仅是一个文雅一点的书面语。澍子民國九十五年对中宣部和新华社非常反感,但偏偏要和中宣部、新华社一样对一个人的死亡用词都要分为三五九等,那才是缺乏中立的表现。对“逝世”一词的讨论说实话让我挺反感的,让我觉得好象回到文革年代一样。--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07 2006年3月22日 (UTC)

[编辑] 关于“去世”和“逝世”似乎没什么好吵的了

比较了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毛泽东蔣中正三个条目目前的版本,正文中都用的是“去世”,分类都是“逝世”,唯一的例外是蔣中正条目中提到蒋经国,用了“逝世”,我把它改过来了。既然大家一律平等,还有什么好吵的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43 2006年3月22日 (UTC)

的確是沒什麼好吵的。老實說,我覺得無聊又可笑。同樣母語為漢語,但在造詣上似乎大家還是有著難以改變的差異。“逝世”有無褒義?說有的人不對,說沒有的人也不對,正確地說,應該是可有也可沒有,視前後文而定。造成大家對“逝世”這個詞的認知差異的原因,我覺得是有些同學沒有弄清楚“逝世”這個詞的本質:“逝世”就只是描述“死亡”時文雅用語而已
文雅用語等不等於敬意?很明顯的,文雅≠敬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問題。文雅的詞語可以用來表示敬意,也可以用來表示自己有教養,如此而已。文雅的詞語會給人比較溫和的感覺,讓人看起來比較順眼,聽起來比較悅耳,感覺起來比較舒服,所以不少人就沈溺在這種迷思中,誤以為有尊敬之意。簡單地說,人類不可自拔的錯覺是也。--百楽兎02:44 2006年3月23日 (UTC)
  • 尊重您的解读,可能在台湾维基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谨慎地不同意您的见解。文雅≠敬意,没有错,但是“逝世”不但文雅,而且有敬意。估计您不会说,这就是因为“逝世”所带有的敬意;但是您也许会说“陈进兴已经正法”,这个“正法”就是文雅≠敬意的很好例子。 --澍子 03:09 2006年3月23日 (UTC)
你還是沒有懂我說的。我的確不會說“陈进兴日前逝世了”,但不是因為“逝世”有敬意,而是文有文脈,詞彙和詞彙的組合是要合情合理的。為什麼我不會說“陈进兴日前逝世了”?因為我跟罪犯陳進興沒有交情我說這句話時的對象也和陳進興沒有瓜葛“逝世”給人較溫和的感覺,無法精確表達陳進興如何死的還有其他更合情合理的詞彙可用。所以如果我會說“陈进兴日前逝世了”,一定是因為我是對陳進興家屬說的。這不是因為是敬意,而是考慮到人情世故的一種隱諱。
因為文有文脈,所以不可否認的,“逝世”會被用在很多表達敬意的場合。因為在表達敬意時選用文雅溫和的詞彙乃理所當然。但是由此去推論“逝世”只能用在表達敬意的場合或“逝世”是一定帶有敬意的詞的話,就是倒果為因了。--百楽兎05:25 2006年3月23日 (UTC)
  • 這個例子其實很好地說明了在維基上應該用什麼詞、不應該用什麼詞。謝謝。 --澍子 08:05 2006年3月23日 (UTC)
因為陳進興是公認的罪犯,還是被推進刑場槍決的,當然用「正法」「伏法」會更符合他的情況。就像自殺者會用「自裁」病死的,當然就稱「病逝」。個人以為這只是一種狀況的描述。--獵戶座 留言給我 09:14 2006年3月23日 (UTC)
澍子同學,我只解釋了“逝世”是不是一定含有敬意,可沒說到米氏該不該用“逝世”耶。如果你對中文是這麼理解,我想我也能理解為什麼你會對一些詞彙有誤解。--百楽兎 12:16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对词汇没有误解。我所说不能用是指不中立,不但米氏不能用,特丽萨修女也不能用。但是在台湾人听起来,可能是中立的。我已经反复强调,汉语不是只有台湾汉语一种。可能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澍子 08:16 2006年3月25日 (UTC)
澍子同學,你明明對“逝世”有誤解。‘文雅≠敬意,沒有錯,但是「逝世」不但文雅,而且有敬意。’你的這句話言猶在耳啊。--百楽兎04:39 2006年3月27日 (UTC)

[编辑] 民國九十五年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来一个条目

请不要饲养小白
请不要饲养小白

小白——民國九十五年,惟妙惟肖。--玉宇澄清万里埃|留言给我在这儿

算啦,何必和这些开口闭口出口伤人的家伙费口水。象这种睁着眼镜鬼扯的家伙,我看他在什么烂功上的留言就知道多说无益。不妨找点自己喜欢的、远离纷争的条目,多写点。--子虚乌有 01:32 2006年3月22日 (UTC)

維基百科社群不是人身攻擊戰術的實驗場所。--超限術士 12:36 2006年3月22日 (UTC)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