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台客 - Wikipedia

台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客”有下列幾種意思:

  1. 台灣眷村子弟(外省人)對本省人的一種貶稱,下詳。
  2. 台灣部份媒體與藝人企圖營造出的一種新的流行術語和文化角度的生活型態,下詳。
  3. 台灣外省掛混混對本省掛混混的稱呼。

台客是一個流行於台灣的名詞,原為外省人本省人的一種貶稱,取笑國語不標準的本省人,並根據其主觀美學泛指服裝儀容相當「俗氣」,行為舉止在公共場合「失當」的人,例如穿拖鞋和花襯衫出入正式場合,將汽車機車改裝,拆掉消音器、播放電子音樂,將音量開至最大等。但近年来,經過演藝人員的包裝,「台客」一詞渐成为新的流行術語,一種文化角度的生活型態,並產生了「台客文化」等新詞。不過因為台客一詞長久以來一直是歧視性稱呼,有人認為這是「商業行銷包裝,為流行而反流行」,未了解台客的意義而稱自己為台客是一種「膚淺自虐的現象」。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母語教師聯盟、台灣北社等獨派社團甚至把「台客」一詞上綱為「中國文化霸權對台灣本土弱勢文化的欺凌」。(黃欽旻,東森新聞,2005-8-18)

目录

[编辑] 可能的起源

[编辑] 眷村

來自民國40年代開始的部分台灣「眷村」居民口中流行的「台客」、「土台客」等詞。

[编辑] 台客音譯說

據說來自阿薩布魯-湖瀾語的Taique一詞,Taique有鄉巴佬、粗魯人等意思,2005年之後有人音譯至「泰客」、「台客」,後來延伸至現今用法,會有「台」或「泰」字,因帶有一點揶揄台人或泰人的味道。

[编辑] 本意

1950年代到1990年代,台客是指本省人很粗俗,1990年代末期開始轉變為臺灣人之中沒有水準者。

[编辑] 族群歧視說

這種說法認為台客是一個歧視性次文化名詞,帶有明顯貶義。

原先為部分的外省人統稱國語不標準的本省人,並根據其主觀美學泛指服裝儀容相當「俗氣」,行為舉止在公共場合「失當」的人。例如穿拖鞋和花襯衫出入正式場合,將汽車機車改裝,拆掉消音器等,播放電子音樂,將音量開至最大等。其實,這些行為舉止本與族群無關,任何族群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人,而且關於此類行為舉止已有「俗」、「聳」、「矬」、「低俗」、「沒水準」、「水準低」等詞可資形容,但是該群外省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打壓台灣意識,便將此類行為舉止以「台」稱之,並將該等低俗的人稱為「台客」,此種歧視性用詞引起部分台灣人的反感。

[编辑] 台灣龐克/台灣痞子說

1989年創立的台灣樂團濁水溪公社標榜「台客」(台灣的龐客),具有對政治、社會、及上流階級的批判與對台灣俗民文化的關懷。因此,濁水溪社式的台客就跟美國的黑人嘻哈文化一樣,是一種拼貼再製,顛覆主流精緻文化的精神與態度。但有人認為使用族群歧視用語來稱呼之,著實不妥,亦可稱呼他/她們為台痞(台灣式雅痞、台灣痞子)。

[编辑] 另意

因為此單字開頭是「台」字,所以有台灣本土政治人物,將此字政治化,認為是對台灣人的貶義詞,於是公開要大家要以「台客」精神為榮。有部分民眾在本土意識的號召但缺乏對歷史文化背景認知的狀況之下,跳出來自稱「台客」,所以,「台客」另意為有本土風格並引以為榮者。

[编辑] 1990年代末期的轉變

1990年代末期,一些都會型藝人(外省籍)如SOS姐妹、蔡康永開始推行台客轉化運動,將台客原本定義-「外省人認為本省人粗俗」,轉化為「粗俗沒水準的台灣人」,並利用其媒體傳播優勢,使新台客成為一種流行術語和文化角度的生活型態;另造台妹來形容「粗俗卻又愛裝時尚的台灣女性」。並用你很台指稱你很粗俗、不時尚之意。這些詞語隨著流行文化進入部分青少年語言中,許多學者與社會人士認為這明顯有族群歧視,抵制的聲浪亦未曾停歇。

2005年8月,一些自認為新台客代表,如藝人5566羅志祥伍佰MC HOTDOG張震嶽等。他們自認為新台客代表有活力、具有台灣特色等意義,企圖以搖滾演唱會的方式取得台灣的年輕一代之支持,啟動台客的文藝復興。並加入豬頭皮陳昇等自認很台的藝人和自美歸台發展的藝人黃立行,在中廣媒體的贊助下,於台北市國際會議廳舉行台客搖滾演唱會,黃立行認為這是一場精彩的「台灣搖滾」演唱會;2006年4月,再於台中舉行台客搖滾嘉年華,也包含著鋼管舞、電子花車等情色演出。

經過此一連串活動,有人認為台客一詞已漸失貶意。認為「台客」反而成為一種「自我揶揄」的名詞。自稱自己「很台」成為自我調侃、謙稱自己不懂流行的說法。

2005年,中廣響應台客搖滾演唱會,曾舉辦「台客大票選」活動。結果以吳宗憲獲得第一,初「推動」台客一語復辟的小S名列第二,周杰倫則為第三。部份媒體認為「顯然台客一詞已經去污名,成了流行代名詞。」[1]

[编辑] 批評與建言

但很多人認為,「台客」一詞已經被污名化,自稱台客只是一種自取其辱的行為。而「台客」一詞相對的稱呼為「華客」以稱為在台灣之「親中」人士代稱,或指稱人為台客之人士。「華客」一詞常見於「News100」、「與媒體對抗」(簡稱「媒抗」)等常有台灣派網民聚集的網路論壇。

台灣四百多年來一直缺乏族群和諧教育,而且公眾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中不乏擅長透過族群衝突來牟取政治利益者,導致一些族群歧視的詞類(如“台客”、“外省豬”、“中國豬”、“蕃仔”、“客家狗”、“討客兄”等)充斥於社會及媒體之上。除了媒體與公眾人物應該自律外,台灣教育單位應加強族群與品德相關教育,以期待台灣社會各族群能相互諒解、和諧相處,不再有族群歧視的言行出現。

[编辑] 台客代表

[编辑] 參考

[编辑]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维基词典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词义解释: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