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希敦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希敦醫學大學(Mahidol University),又稱馬希竇大學,是泰國第一所高等學府,原為Siriraj醫院附設醫學院,成立於1890年,於1943年改為醫學大學,並於1969年更名為馬希敦大學。校名來自泰國現代醫學及公共衛生之父,瑪希敦頌赫拉王子(Mahidol of Songkhla)。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此校超過10年,使瑪希敦大學廣為國際認可。近年來,泰國許多先進的醫學設備皆設立於瑪希敦大學。
1990年之前,瑪希敦大學以1969年前就設立的有限設備,致力於醫學、健康科學及基礎科學的研究與教學。然而,近年來,瑪希敦大學得到基金會的資助,因而得以擴展學術範圍;包含14個科系、7個研究單位、5個學院及5個中心。
於1997-8學年度,馬希竇大學擁有16,915個學生(951位證書班、10,182位大學部、425位研究所證書班、691位醫師在職進修班、4,293位碩士班及373位博士班),研究生占38%,目前有來自45國的國際學生。在1996-97年度,馬希竇大學有19,819位職員;其中教職員有2,645人(145位教授、660位副教授、912位助理教授及928位講師),其餘佔多數的是馬希竇大學推廣保健服務的人員。醫院有3,700個床位,每年來院病患有100,000人,下鄉服務約240萬病患(牙齒保健約20萬人)。
馬希竇大學在泰國由於其教學、研究及專業服務的傑出表現而富有聲望及名氣。在過去二十年來,馬希竇大學的教職員及校友得過泰國國家研究會頒發的4座Magsaysay,8座傑出科學獎,12座傑出發明獎 及18座傑出研究獎 。
目录 |
[编辑] 國際協助
由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資助分為兩各不同的階段時期。第一個時期(1923-1935) 始於瑪希敦王子邀請洛克斐勒基金會認證瑪希敦大學之醫學課程。「醫學院學前二年」計畫包含許多配合醫學的科學課程,並使用有現代設備的實驗室。第二個時期 (1962-1974) 洛克斐勒基金會與泰國皇室建立「科學系」,目的在於將瑪希敦大學建設成科學中心。初始階段,國外客座教授參與建立此科系,待優異的泰國學生學成回校服務,方可取代國外客座教授。30年之內,研究課程培育出2000多位工科碩士及125博士。瑪希敦大學亦被視為泰國的現代科學研究的起點。
[编辑] 國際課程
工學系之研究所課程(碩士班自1962年起、博士班自1967年起)皆以英語授課、開會、考試。自1973-74年起,醫學院預備學校的課程也以英語授課,直到泰國政府認為醫學院大學課程應以母語授課為止。瑪希敦大學國際學院成立於1986年,是校內唯一提供大學課程國際學位的學院,共有14個科系。
[编辑] 國際研究
泰國早期(1964-1983)的科學研究,本地贊助金額不多,因此國外機構的贊助如WHO、洛克斐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或美國國家健康局都是主要的來源。近年來泰國政府成立兩個研究贊助機構-國家科技發展會 (包含三個中心:BIOTEC, MTEC and NECTEC) 及泰國研究基金,同時國外的贊助漸次減少。
近期的研究指出,在泰國大學院校出版的科學(包含醫學)期刊中有51%皆出自瑪希敦大學。在1982-1995年泰國出版刊物中有50%的引言出自瑪希敦大學。而65位最常被引用文章內容的作者中就有50位是瑪希敦大學的教員。
泰國出版刊物中少數符合國家資料庫標準的,多數由瑪希敦大學的教員擔任主編或編輯群,包含the Journal of the Science Society of Thailand、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and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编辑] 姊妹校
澳洲 | La Trob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Sydney in Australia | |
加拿大 |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
法國 | University of Orleans |
日本 | Osaka University |
紐西蘭 | University of Otago |
英國 |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
美國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