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律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
目录 |
[编辑] 起源
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了各种戒律。第一次佛教结集时,由持律第一优婆离诵出律藏。后因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
[编辑] 在中国的传播
三国魏嘉平(249 - 254)中,中印度昙柯迦罗来洛阳,译摩诃僧祗部戒本,作为持戒的准绳。正元(254 - 256)中,安息国沙门昙谛来洛阳,译法藏部羯磨,从此中国僧从即依此受戒。其弟子法聪讲《四分律》,口授道覆《四分律疏》,被认为是四分律师。及至慧光造《四分律疏》,删定羯磨,始奠定该宗基础。后经道云、道洪、智首,传至道宣。
道宣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并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正式形成宗派。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与此同时弘扬《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和长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法砺和慧休合撰《四分律疏》、《羯磨疏》等,创相部宗。怀素曾入法砺、玄奘门下,撰《四分律开宗记》,较对法砺《四分律疏》的错误而为新疏,后又撰《新疏拾遗钞》、《四分僧尼羯磨文》等,开创东塔宗。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后被称为律宗三家。
律宗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为基本经典,通称四律五论。
律宗由道宣三传弟子鉴真于754年(唐天宝十三年)传至日本当时的都城奈良,是为日本律宗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