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鼓峰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zh-cn:张鼓峰事件;zh-tw:張鼓峰事件}-
張鼓峰事件 | |||||||||||
---|---|---|---|---|---|---|---|---|---|---|---|
之一部份 | |||||||||||
|
|||||||||||
|
|||||||||||
參戰者 | |||||||||||
蘇聯 | 日本、滿洲國 | ||||||||||
指揮官 | |||||||||||
加伦将军、Nikolai Berzarin(英文) | 尾高龜藏 | ||||||||||
兵力 | |||||||||||
15,000名戰鬥人力、 32,000名動員人力、 237門火砲、 285輛戰車、 250架軍機 |
6,814名戰鬥人力、 8,862名動員人力、 37門火砲、 0輛戰車、 0架軍機 |
||||||||||
傷亡 | |||||||||||
792名陣亡、 2,752名受傷、 527名病號 |
526名陣亡、 914名受傷、 0名病號、 擊毀16門火砲、 擊毀96輛戰車、 擊毀軍機3架 |
滿州國戰役 |
---|
哈桑湖 – 諾門罕 – 八月風暴 |
-{A|zh-cn:张鼓峰事件;zh-tw:張鼓峰事件}-[1]是一場僅持續約10日的短暫軍事衝突事件,事件的起迄時間為1938年7月30日—1938年8月11日,地點發生在日本佔領的滿州國(中國東北)與蘇聯遠東濱海邊疆區的交界處,該處同時也鄰近日本佔領的朝鮮(韓國,今日的北韓)北端。
目录 |
[编辑] 背景
- 張鼓峰[2]是中俄邊境間的小山峰(禿山),高度僅約150公尺,此山的位置在吉林省琿春市以南,圖門江左岸,土字碑(邊境的界碑,碑上寫有「土」字)的西北方約10公里處,而此一邊境的界定來自於清朝與帝俄(也稱:沙俄)時代所訂的琿春界約(1886年)。張鼓峰附近另有一個小山峰與長形湖泊,稱為沙草峰[3]與哈桑湖,其中沙草峰的高度稍矮於張鼓峰。
- 張鼓峰位於俄羅斯(前蘇聯)、中國(滿州國)、韓國(朝鮮)三國的交界處,是個疆界模糊、不易明確的爭端位置。
[编辑] 遠因
- 1936年11月25日,德國與日本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簡稱:防共協定,英文為Anti-Comintern Pact (英文))。
- 1938年1月—2月間,德國為因應其歐洲擴張侵略的需求,認為原有簽訂的「防共協定」並不足夠,而期望與日本、義大利簽訂使關係更強化、密切的「三國軍事同盟」,並等待另二國的回應。
[编辑] 近因
- 1938年5月,日本首相(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與陸軍、海軍、外務等三個省部進行會議(四相會議),會議中共同決議了日、德、義三國加強合作以對付蘇聯的方案。
- 1938年7月,日軍開始進攻中國武漢地區,此時日本位在中國東北(滿州國)的關東軍,其特種情報機關截獲了一份蘇聯遠東軍的密碼電報,內容為:「應在香山洞(位在張鼓峰東北方約12公里處)以西的高地佈署兵力」。此情報使日方決定藉此機會試探一下蘇聯軍力的虛實,同時也等於向夥伴德國表明簽署共同反蘇的同盟決心,自此開始策動軍事挑釁計畫。
- 1938年7月9日,蘇聯部隊已有十數名步兵出現在張鼓峰頂。
- 1938年7月13日,位在張鼓峰的蘇聯步兵已增至40名。
[编辑] 導火線
- 1938年7月14日,日本向蘇聯提出抗議,表示張鼓峰已非蘇方領土,要求已佔據張鼓峰、沙草峰的部隊撤退至哈桑湖以西的位置,該處為蘇聯境內的南濱海一帶,接近海參崴,屬蘇聯與朝鮮的邊境,蘇聯方面回應表示該地屬俄方領地,並回絕日方的撤軍要求。
- 1938年7月16日,日本陸軍部對駐朝鮮的日軍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將下令,要求其駐朝鮮的第十九師團(師團長為「尾高龜藏」中將)集結到邊境一帶,準備向蘇聯進攻。
- 1938年7月19日,日本召開五相會議,首相(內閣總理大臣,國會)、海相(海軍總司令)、陸相(陸軍總司令)、外相(外交部部長)、藏相(行政院院長)共同與會,接續之前如何以「防共協定」為基礎進行三國的強化關係簽訂,此會的決議為:與德國締結共同對抗蘇聯的軍事同盟,與義大利簽訂秘密協議,以協助義大利牽制英國。
[编辑] 經過
- 1938年7月30日黎明,日軍方面開始發進,一個步兵營佔領張鼓峰。
- 1938年7月31日,日本另一個步兵營佔領沙草峰。
- 1938年8月2日,蘇聯開始首波的反擊,動用了戰車(T-26型)以及用軍機炸射日軍陣地以及朝鮮境內的軍事補給線,此後兩軍皆再度增援,使戰事擴大蔓延至邊境6公里內的範疇。
- 1938年8月6日,蘇聯動用了2個師的兵力以進行規模更大的第二波反撲行動,此後連續五天的攻勢而將日軍擊退。
[编辑] 結果
- 1938年8月10日,日本方面向蘇聯提出停戰的和平協議。
- 1938年8月11日,雙方都無意擴大戰事,日方意在試探,主要戰事重點仍在侵華戰場,而蘇方也只在自衛、威嚇與實力展示而無意進犯,因此雙方透過外交人員的交涉而正式停戰,事件發展告終。
[编辑] 影響
這起事件並沒有受到西方太大的重視,同時在亞洲發動侵略的日本也未將此事件列計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不過蘇聯在此役中的戰損深具意義,因為蘇方藉由此役展現了不可輕易招惹的實力,而日本方面也因此上了嚴肅的一課,對日後的再度交戰有所助益,必須更積極的投入與面對蘇聯,關於再次交戰請見隔(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
[编辑] 附註
1.^ - 張鼓峰事件
-
- 中稱:張鼓峰事件(英文為:Changkufeng Incident)
- 日稱:張鼓峰事件
- 俄稱:哈桑湖事件(日文為:ハーサン湖事件)
- 英文:The Battle of Lake Khasan(意思是:哈桑湖戰役)
2.^ - 張鼓峰
-
- 中稱:張鼓峰(英文為:Changkufeng)
- 日稱:張鼓峰
- 俄稱:высота Заозерная(意思是:對湖高地)
- 英語:Zaozernaya
3.^ - 沙草峰
-
- 中稱:沙草峰(英文為:Shachaofeng)
- 日稱:砂草峰
- 俄稱:высота Безымянная(意思是:無名高地)
- 英文:Bezymyannaya
[编辑] 深入閱讀
- 書名:小戰役解構:蘇聯-日本為張鼓峰/哈桑湖的爭鬥(1938年)
- 作者:Coox, Alvin D.
- 出版社: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 發行:1977年
- ISBN 0837194792
[编辑] 參考引據
- 英文版維基百科的哈桑湖戰役(張鼓峰事件)(英文)
- 日文版維基百科的張鼓峰事件(日文)
- 1938年のハサン湖地域におけるソビエト・日本間の軍事紛争(日文)
- 満ソ国境紛争1/乾岔子島事件、張鼓峰事件等 概説2](日文)
- 中國軍網:張鼓峰事件(简体中文)
[编辑] 相關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 蘇聯地圖觀點的張鼓峰/哈桑湖事件 (俄文)
- 乾岔子島事件、張鼓峰事件 (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