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与后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先天与后天是心理学上争论一个个人的天生品质(先天)与个人经历(后天)在决定生理和行为特性的起决定因素的问题。以前,当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主要是考虑自主行为(主观意愿)与非自主行为(大自然、神等)之间的界限。这种说法是以自身为中心的而顺从个人意愿的说法,即宗教或神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就说法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上观察此问题。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词源学
先天与后天这一表述最早由弗朗西斯·加尔顿(en:Francis Galton)在提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凯列班(en:Caliban)时使用。 “一个魔鬼,天生的魔鬼,教养也改不过他的天性来”(自《暴风雨》)。
[编辑] 先天与后天的定义
虽然“后天”在传统意义上被定义为家长对和孩子的照顾,但是任何环境的(非遗传)因素也应被算入其中,包括:儿时的玩伴、电视节目、与在母亲肚子中经历。事实上,切实存在的环境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出生前就开始。另外,孩童时期,尤其是早期,会影响整个孩童以后的发展,更泛一些,所有的生活经历都是后天。
[编辑] 简单的案例
[编辑]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编辑] 怎样比较先天与后天的的影响
[编辑] 道德困难:优生学及其它
[编辑] 哲学困难:特性是否真实存在?
[编辑] 迷
[编辑] 其它
页面分类: 翻譯請求 | 精神病和心理学小作品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