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為消基會,成立於1980年11月,為專門改善台灣消費環境,伸張台灣消費者權益所設立的非營利性的第三部門。
目录 |
[编辑] 成立起源
1979年,台灣地區發生受害者多達兩千多名的多氯聯苯事件及「假酒事件」。該兩事件,因台灣法律不夠周延,也沒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政府機構,因此消費者皆面臨無法適用,無對象求償的弱勢窘境。為此,翁肇喜(三商行負責人)、李伸一(律師)柴松林(教授)等人發起,以和平、理性、科學為宗旨,專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的基金會。
[编辑] 簡介
該基金會財源以捐款與該會發行的《消費者報導》雜誌訂閱費用為主。雖該基金會也接受廠商的捐款,但是事實上,該會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台灣民眾的小額捐款以及所出版的《消費者報導》雜誌。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消費能力大增,消費者權益卻受到台灣政府、廠商、媒體忽略;此基金會的出現,讓該情勢大為改善。也因此,該基金會可說是1980年代,台灣最受矚目的少數第三部門之一。《消費者報導》雜誌不刊登任何商業廣告,也不接受任何廠商的委託,目的在於維持報導內容的公正,防止廠商以廣告費來要脅只能刊出對廠商有利的內容。
[编辑] 經歷
成立之初,該基金會被台灣廠商排斥,並曾被指為有濃厚的反商情結;但是總體來說,該會對於改善台灣消費環境可說是居功厥偉。尤其於解嚴前後,媒體制衡監督力量尚未成型前,幾乎台灣所有消費弊案都是該基金會揭發的。
[编辑] 影響
1990年代中期之後,台灣媒體開始參與扮演起制衡消費環境的角色;但基金會仍自費到市面上採購商品請專家加以檢驗,並且一週一次(甚至兩次)的開記者會公開檢驗報告來保護消費者權益。另外,該基金會也促成了《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施行以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簡稱「消保會」)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