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總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大总统是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國家元首的職稱。袁世凱倒台後被北洋軍閥把持,孫中山在廣州自立為非常大總統,與北洋軍閥抗衡,國民政府北伐後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被國民政府主席取代。
[编辑]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1912年1月—1913年10月中國國家元首的稱呼。首任臨時大總統是國父孫中山。首次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於1912年1月1日晚間10時,在南京總統府(清朝兩江總督署)舉行,臨時大總統的就職也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
就職誓詞為:
傾覆滿清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国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1912年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倘若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佈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遜位,清朝正式覆亡,孫中山於是宣佈辭去臨時大總統。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出袁世凱為第二屆臨時大總統,並於3月6日在北京宣誓就職。
[编辑]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於1913年(民國2年)選出。袁世凱下台後,北洋軍閥成為北京政府的實際把持者。大總統一職也多次由國務總理代行其權。
先前機關: 清朝皇帝 |
中國國家元首 1912年-1928年 |
後繼機關: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
页面分类: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 | 民國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