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文官方译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移動
应该叫中文官方译名吧?--Shizhao 15:52 2003年11月6日 (UTC)
- moved. :-D -- 石添小草 16:30 2003年11月6日 (UTC)
移動自Talk:英國地名、議員官方譯名法則
这也算百科全书条目吗?--Shizhao 09:06 2003年11月2日 (UTC)
也許適合译名表。--Menchi 09:52 2003年11月2日 (UTC)
如果和其他的官方译名法则放在一起,好吗? -- 石添小草 15:49 2003年11月6日 (UTC)
可以--Shizhao 15:54 2003年11月6日 (UTC)
- 合并到译名表/英国地名、议员官方译名法则咯!--Samuel 17:00 2003年11月6日 (UTC)
可以作为一个百科全书条目吧--Shizhao 17:04 2003年11月6日 (UTC)
- 没有,我并不是说把它删掉,只是把它移动到译名表下面。--Samuel 17:16 2003年11月6日 (UTC)
-
- 我认为没有必要--Shizhao 17:29 2003年11月6日 (UTC)
移動完畢
[编辑] Charles
歐洲各國有很多君主的名字都被英譯成Charles,但實際上他們自己國家對於他們的名字的讀法都大有不同,甚至連單詞也不一樣...
這裡應該統一用查理,還是由各國語言直接音譯?
一個可參考的方案
- 英國───Charles 查尔斯 (查理:昵称)
- 法國───Charles 夏爾
- 德國、奧地利和北歐各國───Karl 卡爾
- 西班牙、葡萄牙───Carlos 卡洛斯
- 意大利───Carlo 卡羅
- 羅馬尼亞───Carol 卡洛爾
- 波蘭───Karol 卡洛爾
- 荷蘭、捷克──Karel 卡雷爾
A. Jeromy~雨雨 M.W.S.A.H. 05:56 2005年2月14日 (UTC)
[编辑] St. Paul 刪除
这部分就不需要了吧?……
齐来做练习
在香港总共有五家中学以 St. Paul 为守护者。这五家中学分别是:
- St. Paul's Boys' School (般咸道)
- St. Paul's Boys' & Girls' School (麦当劳道)
- St. Paul's Convent School (铜锣湾)
- 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 (跑马地)
- St. Paul's (Lam Tin) Secondary School (蓝田)
那么,这五家学校的中文名到底是“圣保罗”还是“圣保禄”呢?
原来,第一、二家学校是由普世圣公宗开办的。所以,应该采用“圣保罗”;之后的三家学校是由天主教的圣保禄修院开办,所以应该采用“圣保禄”。假若写错学校名的话,就很可能将信件送错到另一家学校了。
- 看起来像教材一样了。--Samuel 16:46 2003年11月6日 (UTC)
- 呵呵,那么复杂呀。--Mountain 17:17 2003年11月6日 (UTC)
-
- 世上很多地方都只能看到事實的一面,而對可能發生的問題不太為意。所以有時自己也慶幸可以在這麼一個特別的地方生活,讓我看到事物的不同面貌。 -- 石添小草 01:26 2003年11月7日 (UTC)
在#天主教聖人、人物、地名譯名法則那段,這可以當成不錯的例子啊,如果編改成像:
由某个地方或机关的官方翻译可以看出一些它的历史。例如,在香港总共有五家中学以 St. Paul 为守护者;但是,两个由普世圣公宗开办的中学译成“圣保罗”:
三个由圣保禄修院开办的译成“圣保禄”:
- 般咸道的St. Paul's Boys' School、
- 麦当劳道的St. Paul's Boys' & Girls' School;
可以再更改一下,但是內容可以吧?
--Menchi 01:30 2003年11月8日 (UTC)
看到一個澳門翻譯St. Paul:三巴。 --Menchi 06:44 2003年11月10日 (UTC)
- 因為 聖保祿 的葡語寫法是 "São Paulo", 讀音跟廣東話 "三巴" 近似。“大三巴”是一個前清時期的譯名。 -- 石添小草 07:03 2003年11月10日 (UTC)
[编辑] St Peter
好像有叫“圣彼得大教堂”的?--Samuel 13:41 2003年11月7日 (UTC)
- 這個譯法甚至比“圣伯多禄大教堂”更常用。 --Lorenzarius 14:42 2003年11月7日 (UTC)
-
- 确实!参看圣彼得大教堂 versus 圣伯多禄大教堂。--Samuel 14:51 2003年11月7日 (UTC)
-
-
- 當然了!你們那裡根本就沒有天主教徒,根本不用理甚麼勞什子“官方譯名”或“天主教譯名”。總之一切依從中央指示就是了!但採用“天主教譯名”是對天主教的尊重。正如對佛教徒,你不會用“本我”來代替“我執”吧? -- 石添小草 15:04 2003年11月7日 (UTC)
-
-
-
-
- 您帶了點偏見吧,大陸的天主教徒有四百萬!更何況我們這裡不用依從甚麼中央指示,我們這裡用的是一般人最常用的名稱。
- 聖彼得大教堂(4880 hits) vs 聖伯多祿大教堂(543 hits) --Lorenzarius 15:27 2003年11月7日 (UTC)
-
-
-
-
-
-
- 我对天主教没有一点偏见。同意Lorenzarius的话,我们的译名有一个不成名的原则(?)使用大家最熟悉的,而不是某一个权威的意见(英文版就是这样的)。--Samuel 17:46 2003年11月7日 (UTC)
-
-
-
-
-
-
-
- 同意Samuel的话, 放开一点吧! kt2 18:04 2003年11月7日 (UTC)
-
-
-
但話說回來,雖然“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較常用,但它只是個意->英->中的譯名,所以我認為它沒有“聖伯多祿大教堂”(San Pietro)這個意大利文(梵蒂冈常用語言)->中文譯名那樣正式。(但我並不是說我們要用天主譯名,我只是認為從最原文翻譯較好) --Lorenzarius 05:48 2003年11月8日 (UTC)
- 我倾向于物随主人的翻译原则,但是如果人们对英译的较熟悉的话,英译可以接受。例如在英文中把“蒋介石”叫做“Chiang Kai-shek”,看来是很难改回叫“Jiang Jieshi”的了(有点大陆中心了 :O )。这样看来,使用习惯用法比较好。而那个问题使用重定向就可以解决了。--Samuel 06:05 2003年11月8日 (UTC)
-
- 我同意应该使用最常见的译名。--Formulax 06:54 2003年11月8日 (UTC)
[编辑] 日文譯名是不是也要寫?
因為有些人的名是不寫成漢字的,這個譯成中文的規則是什麼?大多數假名名字寫成漢字n種方法,選哪個適宜呢?--wooddoo 放一個髒盆兒 07:54 2005年7月29日 (UTC)
- 写成汉字的一般是抄用本人汉字,异体字转换成正字,特有的汉字保留。不写成汉字的只能问本人了……--zy26 was here. 10:49 2005年7月29日 (UTC)
- ……本人…………。我有個疑問,日本人不管平常用名是不是假名形式,在出生後登記時,還有那些最正式的文件比如法律、社會保險中,是用的全漢字還是真的可以用假名?會不會有人無論在什麼文件上都是“xxみなみ”這種形式?--wooddoo 放一個髒盆兒 07:24 2005年7月30日 (UTC)
- 回wooddoo的话:有的日本人的名在任何场合都只用假名,因为他们的名不能写成汉字。布尔费墨 07:47 2005年7月30日 (UTC)
- 想起来“-{浜崎あゆみ}-”译成的的“浜崎步”和“浜崎亚由美”了,还是问问她自己用那个好……--zy26 was here. 09:41 2005年7月30日 (UTC)
- 那一般都是取洋名的片假名名字吧,比如叫“福山ジェームズ”這種自然不能寫成漢字了。不過如果老老實實取名字不玩花哨的,除ぞ、ぢづ、ぴぷぺ、れ、を、ん等等,每一個假名都可以對應漢字的。ドラえもん可以亂寫成“銅鑼衛門”,クリントン也可以開玩笑瞎拼成“九林敦”的。--wooddoo 放一個髒盆兒 10:27 2005年7月30日 (UTC)
- “福山詹姆士”也挺有意思的……--zy26 was here. 11:20 2005年7月30日 (UTC)
[编辑] 維基有沒有譯名原則?
好奇一問,不知是否早有建立類似頁面?--Gary Tse 15:00 2006年6月2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