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原音韵》(1324年出版,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
目录 |
[编辑] 成书背景
中原音韵继承了《切韵》等韵书的传统。因为隋朝和元朝之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变化,必须对韵书进行修改,以符合当代实际的语音系统。
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末,北曲在此时迅速发展。散曲作家周德清对北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北曲的创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讲究格律。他认为要使北曲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作出一定的规范,尤其语言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北曲的创作方法和演唱规律,写成了《中原音韵》。
[编辑] 体例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第一部分是编制曲韵韵谱。他把当时曲子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照当时使用的官话语音(他称为“中原之音”)分成19个韵部,每个韵部再分为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去声、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类,入声则按照当时曲子里行腔的念法归入以上各类中,按照“每空是一音”的方式列出同音字组,称为“小韵”,共1627个小韵,而不用反切注音。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他认为他们的作品“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同时也扬弃了他们用韵不规范的地方。
《中原音韵》后半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用各种实例来详细说明韵谱的使用方法,以及北曲的创作规范等问题。
[编辑] 韵表
歌戈韵 家麻韵 车遮韵 齐微韵 支思韵 鱼模韵 皆来韵 萧豪韵 尤侯韵 寒山韵 先天韵 桓欢韵 监咸韵 廉籤韵 真文韵 侵寻韵 庚清韵 江阳韵 东锺韵
[编辑] 影响和评价
《中原音韵》对于当时以及以后的北曲创作起过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以后的许多曲韵著作大多以它为样板,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诠释,或者沿袭它的体例进行改编。直到南曲兴盛时这本著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原音韵》对于中国戏曲史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